第545章 未察风险终究太年轻(第1页)

而今明军来势凶猛,退守捕鱼儿海,对阿鲁台而言最为明智。

他心存侥幸,待明军发现人已遁走,或许便会退去。

明军撤离后,他再率族人重返故地。

与阿鲁台想法相同的还有鞑靼其他部落首领,得知大明皇帝亲征,各部纷纷北逃,无人敢此时与大明军队硬撼。

朱元璋亲率汉中军征服西域,覆灭东察合台,西域部落的下场便是前车之鉴。

硬碰硬,只会死路一条!

汉王朱松与燕王朱棣皆非善茬,这是草原部落的共识。

当下,燕王朱棣正值壮年,其威势强盛,昔日扫北之役给鞑靼各部留下的恐惧尚未完全消散。

每个人的生命中皆有高峰之时,而今的朱棣,正处此巅峰,且文武兼备。

更添上刚平定东察合台的汉王朱松,其威名赫赫。

鞑靼各部首领虽心怀惊惧,但内心并未过分在意。

明军口号仅针对阿苏特部,与他们关系不大。

战斗吧,你们随意,我们来则逃,去则回。

大明三路大军北进,沿途鲜遇草原部落有力抵抗,甚至难觅敌人踪影。

漠南仿佛成了一片空旷之地。

不久,三路大军在漠南与大漠交界停驻,开始休整。

实则,未战而漠南的敌人已闻风而逃。

“大军在此休整七日,待粮草辎重补给完毕,再一举攻下狼居胥山。”

“这帮敌人现在逃得欢,等咱们到狼居胥山,他们就坐不住了。”朱松在朱元璋的豪华马车中笑道。

“此处便是曼达汉,漠北漠南的分界。”

“我军若长期驻守此地,敌人怕是要急了。”朱元璋望着窗外,笑容满面。

敌人暂避无妨,任其逃窜。

此番大明出征非同以往,不为征服,而为拓土。

待敌人发现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大明占据,怕是要气急败坏。

简而言之,此乃打破常规之举。

“半月之内,无需顾虑敌人,后方的步兵足以将辎重粮草送至漠南。”

“除了特定对象外,仍有不少牧民选择留下。

对于这些保持中立的中小部落,你打算如何应对?”

“按你的想法,是否要将他们全部集结,于曼达汉建造城池?”朱元璋话锋一转问道。

“这些中立部落未对大明百姓或军队动武,自不能轻易屠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