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作为儒家兴盛之巅,历史上的等级制度较之其他朝代更为严苛夸张!
而朱元璋建国之初,何以选择儒家治国?
不就是看重其能助他更好地统治大明吗?
故此点,朱松确难在朱元璋面前直言!
但即便不言,相信父亲亦能渐渐悟出!
“罢了!你所言有理!”
“难怪你与那些儒臣如此不合!”
“看来,儒家治国之道,已不适合大明之未来矣!”
朱元璋长叹一声,摇头苦笑。
他未曾料到,自己竟轻易被朱松几句话说服。
西北之地的蓬勃发展,成为了最有力的证明,让朱元璋看到了大明朝未来的曙光。
要使整个大明如西北一般,儒家治国之道必须摒弃。
实际上,朱元璋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他早有布局,只待他离开后,应天府的儒官们自行显露。
而朱松刚刚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他削弱儒家的决心,决不能让儒家再阻碍老九。
“多谢父皇理解!”
“儿臣所做一切,只为大明长久兴盛!”
朱元璋的态度,让朱松松了一口气。
老爷子站在他这边,一切便无碍。
“父皇,靖难之役后究竟如何?”
“你虽言清君侧,无意皇位,但推演结果显示,你不仅清君侧,还夺了皇位,甚至自封天道皇帝年号!”
朱元璋闻言大笑,这便是他之前听朱松言语发笑的原因。
朱松默然,天道皇帝?这年号似乎不错,或许可以考虑。
“不过你放心,允炆已被封王,送往苏州就藩。”
“这江山,日后定是你的,朕放心交予你手!”
“你虽胜老四,却仍放其回北平,归还其部下,令其继续镇守。”
“你甚至破例将标儿的所有子孙都封为王爷,尽管他们并无实权,却也确保了他们一生衣食无忧。”
朱元璋随即给出承诺,这让朱松心中的大石落地。
朱松闻言,不禁长舒一口气。
他未曾料到,自己长久以来渴望的认可,竟在今晚这场父子间的坦诚对话后得以实现。
“早些歇息吧。
还有,西征之事,你也需多加留意。”
朱元璋轻拍朱松肩膀,随后转身离去。
“儿臣恭送父皇!”
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