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网上对《金陵保卫战》无法通关的言论愈加激烈。
已经有一部份人组成联盟,他们在各个视频底下评论抵制这个游戏。
“根本不可能通关!” 这个血红色的感叹号像病毒般在每一个相关视频、帖子、讨论区疯狂复制。
最初玩家们分享技巧、讨论战术的和谐氛围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集体挫败感。
随之而来的汹涌怒火愈加强烈。
一个自诩“反对金陵保卫战”联盟的组织悄然形成,并迅速壮大。
他们的头像统一换成破碎的城墙或被硝烟遮蔽的残阳,口号鲜明而尖锐:“拒绝历史苦难的二次消费!要求修改生存机制!”
他们的评论如同训练有素的军团,整齐划一地出现在任何提及《金陵保卫战》的视频评论区:
“三十天?呵呵,游戏策划是活在梦里吗?我用尽所有攻略,最高纪录7天!后面根本不是人玩的,纯粹是堆砌绝望!”
“打着铭记历史的旗号,实际上就是贩卖苦难!”
“我们扮演先辈,是想体验他们的不屈与抗争,不是想一遍遍重复被屠杀的结局!这跟历史事实的惨痛有什么区别?除了让人更憋屈!”
“游戏初衷是好的,但现在已经完全偏离了!难度高到离谱,完全背离了‘让玩家代入历史、理解历史’的初衷!”
“我们不是在玩游戏,是在被游戏玩,被创作者用真实的借口PUA!”
“强烈要求降低难度!开放更多可能性!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体验失败,我们想看到另一种可能!”
“哪怕只是游戏里,我们也想替先辈们守住一次!哪怕只有一次!这难道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吗?”
联盟的声浪越来越大,无数普通玩家的不满。
玩家们渴望的,是在虚拟世界中,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操作,去改写、去弥补那段浸满血泪的惨痛历史。
哪怕只是获得一次象征性的成功防守,哪怕只是多守住一天,都能带来巨大的精神慰藉。
然而,《金陵保卫战》的机制似乎冷酷地拒绝了这种“可能性”。
游戏的官方论坛和社交媒体账号下,早已被愤怒的声讨淹没。
要求修改游戏机制、降低生存难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一些激进的玩家甚至开始号召抵制游戏,拒绝登录,给差评轰炸。
就在这片喧嚣的怒潮中,一些冷静的声音也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