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改变悲剧!皖南方向的增援!(第1页)

就在致电蒋委员长求援的同时,另一封以唐司令个人名义撰写的急电,穿越战火,飞向第七战区及周边各部指挥官的手中。

电文言辞悲壮而恳切,字里行间浸透着军人的血性与家国大义:

“各部兄勋鉴:金陵危殆,战况之惨烈,远甚于最初预估。

弟生智率孤军死守孤城,早已抱定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必不负国家、不负民族。

然倭寇之野心,岂止于一城?若首都迅速沦陷,敌之气焰必将更为嚣张,则我全民抗战之大局,势必愈加艰难。

我守城官兵正浴血奋战,每一寸山河皆需寇贼付出血之代价。然独木难支,久守恐难为继。

兄部虎威在外,若能于外围奋起出击,或袭其粮秣枢纽、或击其疲惫之师、或断其交通要道,无需与敌重兵正面鏖战,只需使其一刻不得安宁,首尾不能相顾,金陵之围便可缓解三分,我守城军民亦能得一息之机,更可予敌重大杀伤。

此非生智一人之私请,实为十万守城将士、为抗战全局而请命!

望诸兄念及同胞之谊、民族大义,酌情而动,尽力而为。

诸兄在外每多一击,金陵便可多坚持一刻,国际观瞻便多一分向我!功在国家,泽被苍生!临电迫切,不胜企盼之至!唐某叩首。”

这些电文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在广袤的战场上激荡起层层涟漪。

虽非所有收到电报的部队皆能全力赴援,但在民族大义的召唤下,仍有一支支部队选择向死而生,毅然出击!

此刻,松井石根所接到的后方噩耗,正是这些外围中国军队奋勇响应所带来的效果。

参谋长磐石立于城头,敏锐地察觉到日军攻势的紊乱和远方隐约传来的炮声。他沉声向唐司令报告:“司令,我们的牺牲没有白费,我们的呼喊,有人听见了。现在,是该让战士们知道,他们并非孤军奋战的时候了!”

唐司令重重颔首,眼中燃起久违的火焰,当即下令:“传令全军!我军援兵已在外线痛击倭寇!日军补给线遭截,侧翼受袭!我金陵将士,务须趁此良机,全力固守,予敌重创!决战,就在此刻!”

命令迅速传遍阵地,守军士气大振,将连日来的压抑与愤懑,尽数倾泻向显露颓势的日军。

金陵攻防战,因这意外却及时的外线策应,进入了更为惨烈却也蕴含希望的新阶段。

面对突如其来的后方骚扰,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