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鸿门宴(三)(第1页)

“黄司令,你喜欢读史吗?”他没等黄仁政回答,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我们龙国历史上,有一个时期,叫五代十国。那是一个极度混乱的时代,军阀割据,相互攻伐。为什么会那么乱?就是因为大家普遍都缺乏一种东西,叫做‘政治信用’。”

“那时候的军阀,都只信奉实力,信奉‘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今天你是我大哥,明天我实力比你强了,我就可以杀了你,取而代代之。今天我们还是盟友,明天为了地盘和粮食,我就可以背后捅你一刀。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就是大家相互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形成了一条无穷无尽的‘猜疑链’。我提防你,你算计我,所有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了无穷无尽的内耗和提防上,最后便宜了谁?便宜了北方的契丹人。”

钟奎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黄仁政那番慷慨陈词的华丽外衣,露出了里面血淋淋的内核。

“我再举一个正面的例子。”钟奎的目光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我们国家的这支军队,为什么能从弱到强,最终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从建立之初,就立下了一条铁律,守住了一条底线。”

“当初,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两大主力会师,本是天大的喜事。但很快,双方在北上还是南下的战略路线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那时候,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人数是中央红军的好几倍。如果按照黄司令你的逻辑,那么,是不是实力更强的一方,就有权用任何手段,包括‘清除’和‘收编’,来强行统一思想,实现所谓的‘团结’呢?”

“但我们的革命先辈没有这么做。”钟奎的声音里,带着一种由衷的敬佩,“他们坚决守住了那条底线,那就是——红军不打红军!谈不拢,那就分开走。哪怕明知前路凶险,哪怕心中有万般委屈和不甘,也绝不向自己的同志举起枪。所以,中央红军最后只能连夜秘密北上,脱离了险境。这,才是真正的政治信用。是这种信用,让这支队伍哪怕历经磨难,也始终拥有强大的凝聚力,最终汇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钟奎的话,像一记记重锤,砸在了黄仁政的心坎上。他脸上的慷慨激昂,慢慢褪去,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钟奎说的那些大道理,他何尝不懂?

但他不能认。在末世,仁义道德,是奢侈品。

他想起了骆胜。他刚才对王龙撒了谎,骆胜根本不是在他酒醉熟睡时偷袭的,那完全是倒因为果。

黄仁政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那个夜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