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其中较有特点的例如象形字、会意字及谐声字等。
谐声字是形上生音,让形有了新意,音也随着新意有些变化,例如‘咆、哮、呼、喊’等。
在武术里也是如此,从身形拳架上生音,而音又令身体新意和神采,在打法与动势上凝练神意。
这个简简单单的‘音’字里面,便蕴含了无尽的奥妙与生机,甚至可以通脉锻体,百病不生。
虎的吼啸之声可远达十多公里,所以虎便比豹更有神采,豹虽奔跑如电,但因为不懂发声的奥妙,无法调理气血生机,奔跑超过一分钟,便会因为气血沸腾热量过高而死。
虎之咆哮可通透云霄,百兽雌伏,可谓从发音中得了天大的好处,即便与豹同样是吃腥秽污浊的血食而生,却因为懂得发音的关窍使得百脉通达,骨血化宝,病人若服食,强身健体滋阴壮阳,被中医奉为血肉参茸生灵精粹中的极品。
与李存义及李瑞东这种几近抱丹的大宗师在一起论武,简简单单地几个文字,便能引申出武学上一些至理,即便是对若离还有些迷茫的音武之道,对于两位大师来说,却是典籍中早有记载的佛道功法,对于其中修行的种种关窍,两位大师都是言之凿凿。
“所以,声音便是肉体的神采心意,音生则百脉通,音敛则精气足,如佛门天台宗传下的‘嘘咝呵吹呼唏’的六音法诀,便是以发音令内脏产生共鸣,从而淬炼经络骨血的法门……”
李存义点了点头,对李瑞东的说法显然表示赞同,当看到若离若有所思的样子后,便接着往下说道:“神气能逼人,精气则摆人,发音则可换发精气神,而这种由发音唤出的神采,不单可逼人、摆人,还能醒目化神,成就比‘目打’更强一层的‘观杀’,而所谓的‘观杀’之气,是发音练就出来的,而不是简单的瞪眼震慑!”
“那如何练习发音及‘观杀’?”
李存义与李瑞东对视一眼,沉吟了一会儿后,这才斟酌着回答若离说:“要练发音,与练拳时体内自然迸发的雷音又有不同,如果非要归纳出来具体的练法,那么只要明白‘龙吟虎啸睡狮吼’这三个要点即可。”
若离杨猛听得入神,却见李存义已经神色肃然地站到了地上,摆出了一副龙形搜骨的拳架,“龙为无形之神兽,故龙吟也无形,以搜骨之法发音,以龙身之意使头胸腹腔内都产生共鸣,但外人却无法听见,这便是龙吟,龙吟乃无声之声!”
李存义身形摇动了几遍,随后又化作猛虎下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