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驶入嘉州镇时,阳光正斜斜地切过城楼的飞檐。
青石板被车轮碾过,石板之中的缝隙里钻出几株倔强的野草。
有一株野豌豆,顶着嫩绿的芽,在风里轻颤。
官道两旁酒旗招展,不时有着小贩的吆喝声。
卖豆花的妇人拿着铜勺,一勺一勺地舀着豆花。
卖饴糖的老人敲着铜锣,“咚咚咚”,却在巷口处拐了个弯。
洛曦宁隔着窗帘,指尖微微收紧。
她本以为自己会看见一间局促的小铺,斑驳的木板门,褪色的幌子,大伯母站在灶台前,袖口处满是补丁,就像是所有苦苦支撑着日子的妇人那般。
她甚至想过,自己该如何才能不损大伯母的颜面。是先叹口气,再握住大伯母的手,说一句“原谅宁宁来迟”,还是......
却不想,眼前的场景让那句叹息在喉咙里转了一个圈,化作了一个极轻的“咦”字。
隔着窗帘,远远便瞧见了望舒小筑。
有些出乎她的意料,望舒小筑的格局并非她印象中那般的憋屈。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紫藤,并非记忆中稀稀疏疏的几串,而是一条壮阔的紫色瀑布,从青瓦上倾泻而下,花序甚至密得看不见叶子。
洛曦宁有些疑惑,此处温度虽然不高,可是这紫藤为何能开得如此茂盛,这花也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紫色,而是带着一种淡淡的紫金色。
院墙也并不高,却极为精巧。
青砖磨得发亮,砖缝以白灰勾出如意纹。
马车停在院门外,门是新漆的桐油,门环却是旧铜,像被无数双手摩挲出来的包浆。
门楣上悬一块乌木匾,“望舒小筑”字迹娟秀中透着风骨。
这是江望舒亲笔题的,笔锋里隐隐还留着当年京中第一才女的气韵。
让她觉得惊奇的是,门前竟无半点市侩烟火。
没有蒸腾的白雾,只有一架小小的竹制茶棚,棚顶垂着半卷湘妃帘。
帘内,一位着浅蓝罗衫的妇人正低头点茶。
她背对他们,发髻松松挽起,只插一根紫檀簪,簪头垂下一粒珍珠,在日光里微微摇晃。
洛曦宁心中猛地一颤,那并不是大伯母江望舒。
这人是谁?
心下疑惑刚起,却见到门外一人走了过来。
洛曦宁定睛看去,那才是她的大伯母江望舒。
没有她想象的落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