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考试结束,批改试卷(第1页)

贵女们个个云鬓高耸,珠翠环绕,脸上挂着矜持而又疏离的微笑,眼角的余光扫过殿内那些布衣荆钗的平民女子,毫不掩饰其中的轻蔑。

为首的,是寿康侯的亲侄女,李嫣然。

她自幼饱读诗书,在京中素有才女之名,对此次“女科”,她本是不屑一顾的。

在她看来,这不过是皇后娘娘为了抵制太后选秀,弄出来的拙劣把戏。

今日前来,一是为姑祖母撑场面,二是想看看,那位皇后究竟能闹出什么笑话。

待宫人将密封的试题卷分发下来,李嫣然施施然地揭开封泥。

只看了一眼,她那张维持了半日的端庄笑颜,便瞬间僵在了脸上。

她身旁的那位堂妹,更是低呼一声,险些将手中的笔杆都捏断。

周遭的贵女们,有一个算一个,表情皆是从从容不迫,迅速转为错愕,再到难以置信的呆滞。

只见那雪白的宣纸上,没有她们烂熟于心的诗词歌赋,没有风花雪月的琴棋书画。

只有两道用朱砂小楷写就的,冰冷而又现实的题目。

“案例一:去岁冬,内务府采买处上报,为各宫采买御寒用上等银霜炭共计十万斤。然据六司用度总账,各宫实际接收,不足七万斤。请问,其中至少存在几种中饱私囊之手法?并拟定一份章程,用于追索亏空,惩办罪奴。”

这第一个题目,便如一记重锤,砸得所有贵女眼冒金星。

银霜炭?亏空?惩办罪奴?

她们平日里只关心哪家的胭脂最好,哪里的锦缎最新,何曾想过这些肮脏龌龊的庶务?

这些东西,不都是下人们该操心的吗?

李嫣然只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她握着笔的手微微颤抖,那“中饱私囊”四个字,仿佛在嘲笑着她那点可怜的才学。

她绞尽脑汁,也只想出一个“管事太监偷拿了”这种粗浅的答案。

至于章程?更是无从下笔。

还未等她们从第一题的冲击中回过神来,第二道题,更是让她们如坠冰窟。

“案例二:宫规第三十七条,‘宫人非奉旨不得私相授受’。然查,尚食局宫女与长乐宫太监,常以‘食水剩余’为名,交换情报,结成派系。请问,此举是否违背宫规?若你是掌刑女官,当如何处置,既能瓦解其私党,又能杀鸡儆猴,还不至于引发大范围动乱?”

这哪里是在考校女红才情。

这分明是在考校为官做宰的权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