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过冬物资(第1页)

桑妤妤来这个时代后,也是三套换洗,但外套经常是原主那两件满是补丁的衣服。

其他人都知道她家里条件好,穿的好,但因为她也会穿补丁衣服,也没人说她什么。至于私下里,她也不想知道其他人的评价。

黑色加绒棉帽和灰色羊绒围巾也找出来了,这都是她在后世已经过时的穿搭,因为才用过几次,不舍得扔了,才压箱底的。

幸好没扔,把英文标签剪了,在这个时代就是最好的过冬物资了。至于更好更漂亮的围巾帽子,桑妤妤都没打算这几年拿出来,就连纯色的红色系列围巾,经典东北时尚单品,但她不准备用。

有一条红色的围巾在村里,绝对是本村和附近村子最让人羡慕的。桑妤妤准备后面找个机会卖了,自己只想低调的享受生活,没背景但很有钱的人在这个年代很容易被炮灰的。

财不外露在哪个时代都通用啊!

棉被有一床一米八、八斤重的,足够自己用了。冬天实在是太适合加绒床单了,自己的被套是蓝色碎花,在这个年代很时尚,但也说的过去。因为没多少人来自己家,桑妤妤也就不委屈自己,拿出来用了。

万事俱备,只等猫冬。

趁着天气还不是很冷,桑妤妤穿上自己的黑色羽绒服,拿上分粮得的两斤苞米面去了有粮婶家。

有粮婶家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都在前些年嫁出去了,大儿子杨爱国在镇上当老师,花了很多家里积蓄建了个房子,一家五口住在那,每个月回家一次看看父母。

小儿子杨爱党在身边,上工之余也跟着有粮婶学做木工,他们家那些不太平整的小板凳就是他的作品,小儿媳蒋晓丽桑妤妤之前也见过,是个笑容灿烂的女人,听说平时和有粮婶处的很不错,针线活做的特别好,家里也操持的不错。

他们有个一岁多的儿子杨志,现在蒋晓丽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在这个没有计划生育又没有避孕的年代,村里人三年抱两是再正常不过了。

桑妤妤这回来是想跟蒋嫂子和有粮婶学做面食的,之前也打好招呼了,说是家里托人买了些白面送过来,自己做的不好吃,想好好学学。

明面上过冬的粮食是跟徐婶换的,虽然徐婶家不多,但是大队有一批可以用钱换的存粮,不多。队里去换的大多是知青,桑妤妤也换了五十斤红薯,一百斤苞米面。

有徐婶这层关系在,不可能换不到。毕竟这些天每次找徐婶帮忙买东西,都会多给一两毛,这事儿大队长应该不知道,桑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