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青玉案(第1页)

上官南烟松开手,眼中满是期待地望着他。

洛锦溪同样如此,两人都盼着他能为诗会下半场开个好头,更想见识他还能作出怎样的佳作。

在场才子们屏息凝神,目光齐聚陈洛身上。

他们虽听闻过洛公子的名声,也在《大宁诗集》上读过他的诗作,但今日都想亲眼见证,这位相府赘婿的文采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惊艳。

“下半场无题,那我便自由发挥了。”陈洛沉吟道。

虽然无题本意是让才子们不受限制地自由发挥,但这恰恰是诗会最难之处。

“我便献上一首《青玉案》,为下半场诗会开个好头。”

陈洛清了清嗓子,朗声吟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全场静默,众人都在细细品味这首《青玉案》。

上官南烟等人却不由自主地反复低吟着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她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陈洛。

这诗句,莫非是在暗示她们,心中所思所念想要寻找之人,此刻就在眼前?

“不愧是陈公子!”文泰宇朗声称赞道,“又是一首佳作!”

“这首诗确实不错。”慕容衡与柳河元一同下楼,开口问道,“不过公子想表达的莫非是男女之间的情感?”

诗虽好,但若仅止于此,只能算是佳作,称不上上乘之作。

“陈公子,这首《青玉案》确实精妙。”柳河元接话道,“可若只是表达这等情思,恐怕难以入选《大宁诗集》。”

面对两位大儒的疑问,陈洛从容答道:“二位先生说得不错,这首诗可以表达这等意思,但二位先生又理解错了。”

“我这首诗更多表达的是对所有美好的人与事物苦苦追寻却不得善果的遗憾之情。”

此言一出,二人顿时陷入沉思。

文泰宇笑呵呵地看着他们:“二位,陈公子这般说已经很给面子了,可不要再自讨没趣了。”

确实如此,他们都明白陈洛已经留了情面,没有直接点破他们未能完全领会诗作真意。

若真那样,他们身为大儒的颜面怕是要荡然无存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