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明代风格餐厅(第1页)

朱标自然没有想过,自己太子的位置在刚才剧烈的动摇了一下。

朱标苦笑着摇摇头:

“父皇说笑了,怎么可能强征?”

“儿臣的意思是,能不能从商贾的手里买一些?”

听到不是强征,朱元璋脸上的表情虽然仍然严肃,但心中却悄悄的松了口气。

他还以为只是短短两年的皇子生活,就让原本温文儒雅的标儿性情大变。

现在看来是自己太多疑了。

不过,对于这个提议,朱元璋却不太满意。

“标儿,买粮食是需要钱的。”

“以现在国库的余钱,就算全部用来购买粮食,最少有三成的缺额。”

突然,朱标脑海中出现了长相还十分秀气的妙龄少女。

他轻叹了口气:

“若是所有的商贾,都能像我昨日遇到的那位女店家一样仁善。”

“就算钱财上出现了少许的缺口,或许也能凑够足额的粮食。”

听到朱标的话,朱元璋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哦,是怎样的店家让标儿如此推崇?”

听到父皇的询问,朱标把昨天经历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复述了一遍。

听到4文钱,就能买到5个比手掌还大的馒头的时候。

朱元璋眼中顿时露出惊讶的神色。

作为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皇帝,朱元璋对于民生是非常在意的。

毕竟,他非常清楚,一旦底下的老百姓吃不饱,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现在应天府内,一个馒头的价格,应该在1~1.5文之间。

他之所以会如此惊讶,并不是因为馒头的价格而是馒头的大小。

要知道正常的馒头只有手掌心大,如果想要把馒头做成手掌那么大,用料最少要翻一倍。

馒头的利润本身就不高,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在本身就没有多少利润的情况下,不但降价了,还把馒头做大了一倍。

这就意味着,这家店卖馒头大概率是不赚钱的。

一旦到了春末夏初,甚至很可能会亏本。

毕竟,每到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的价格必然会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听完朱标的全部讲述,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

“不错,我原本以为那些商贾都是见利忘义之辈。”

“没想到,在商贾中也有此等女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