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建设(第1页)

阿慎点点头,递过一把特制的木耙,耙齿宽阔圆滑:

“今天先巡池,看看有没有长附生杂藻,得轻轻刮掉,不能伤了主根。那边几个池子水循环好像慢了点,待会儿得查查水道。”

弦歌接过木耙,学着他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将耙子探入水中,轻柔地拂过藻丛底部。

她的动作起初有些生疏,但很快便掌握了力道,神情专注,仿佛在对待一件极其精密的乐器。

凌疏影则走到另一侧,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小片藻叶,仔细观察它的厚度和色泽,又凑近闻了闻那股独特的清甜气息。

“东七池的藻群密度好像比西三池要高一些。”

凌疏影若有所思地说,“光照时间几乎一样,是水流速度的差异吗。”

“东边池子靠近入水口,活水更足些。”

阿慎在一旁接话,他虽不懂太多理论,但对这些藻苗的习性早已摸透,“西边那几个池子,下面的出水口好像有点被沙粒堵了,我下午掏掏。”

弦歌一边仔细地刮着池壁上一小片微小的、暗绿色的杂藻,一边听着他们的对话,忍不住问道:

“这些藻苗,它们会感觉到水流的不同吗。它们喜欢什么样的水流。”

凌疏影抬起头,阳光洒在她脸上:

“它们或许没有‘喜欢’这种情绪,但不同的水流确实会影响它们的形态和代谢。缓流中,它们倾向于长得更舒展,积累更多淀粉;急流里,茎叶会更坚韧,可能是应激反应。我们正在尝试找到那个最优的平衡点。”

“就像人一样,”弦歌轻轻地说,手下动作不停,“在不同的环境里,会长成不同的样子,但都在努力活得更好。”

晨光渐渐变得明亮温暖,驱散了最后一丝雾气。

藻田的水面变得清澈见底,翠绿的藻丛在水下轻轻摇曳,生机勃勃。

这时,海鹞风风火火地跑来了,手里提着一个小藤篮,里面装着几个还温热的烤薯根:

“春婶让我送来的,说先垫垫肚子。疏影,墨老铁那边好像找你,说那个‘大锅’的架子有点问题,让你去搭把手。”

她嘴里还嚼着东西,说话有些含糊,目光却好奇地落在弦歌熟练的动作上,“弦歌姐,你这架势,像个老把式了。”

弦歌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笑了笑:“还差得远呢,刚跟阿慎学的。”

凌疏影接过烤薯根,分给弦歌和阿慎:

“我过去看看。弦歌,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