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机械厂遇到难题(第1页)

许知梨连忙谦虚地摆手:“张主任,您太客气了,我就是动了动嘴皮子,画了个草图,提供了点想法。”

“这真正的难关,还不是靠厂里的老师傅和技术员们一遍遍调试、改进材料、琢磨减震降噪的法子才攻克的?”

“每一个零件过关,都是大家的心血和汗水。这成果是咱们厂集体的功劳。”

“哈哈,小许同志就是谦虚。没错,是大家伙儿齐心协力的结果。”

张主任对许知梨不居功的态度很赞赏,接着话锋一转,“不过啊,这生产出来了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得看销售的了。”

许知梨点点头,提出自己的想法:“嗯,咱们本地百货大楼和各个供销社肯定是主要渠道。要是能争取往省里的百货站送送样品,打开更宽的销路就更好了。”

她知道在这个计划经济的年代,渠道拓展并非易事,但想法可以先提。

张主任闻言,脸上露出一种属于国营大厂领导的笃定笑容:“小许同志有这个眼光是好的,放心,咱们县第一机械厂的名头就是块金字招牌。”

“这批风扇质量过硬,又是紧俏货,报告打上去,计划指标一下来,分配到各供销单位,肯定抢手。说不定还不够分呢。”


他的自信源于对计划调拨体系的熟悉和对自己产品质量的信心。

“质量过硬,自然就有底气。”许知梨微笑着赞同。

“可不嘛!”

张主任像是想起了什么,语气里带了几分扬眉吐气的意味,“你是不知道,就那个塑料件,咱们跟县塑料厂合作。”

“以前啊,问他们要点配套塑料件,那是求爷爷告奶奶,看尽脸色。现在嘛……”

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咱们这风扇可是用了他们不少塑料件,是大订单。现在他们厂的厂长见了我们都客气得很!这就叫‘形势比人强’啊!”

许知梨听后,了然一笑。

这种因供需关系变化带来的地位转换,在哪个时代都不少见。

她低头看了看正睁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张主任和厂房的许知安,柔声道:“安安,叫张伯伯好。”

许知安有些害羞,但还是小声地说了句:“张伯伯好。”

“哎,好孩子。”

张主任这才仿佛刚注意到小家伙,笑容更和蔼了些,“小许同志,你这弟弟真乖。行,那你们忙,我还有点事,回头有空再聊,风扇的事你放心!”

“好的,张主任您忙,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