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十三年末的黑水谷大战落下帷幕后,瓦剌残部在和林陷入彻底的混乱。
也先虽回到王庭,却再找不回往日威严。大同惨败、主力尽失让他终日忧愤交加,饭食难进,夜里常从噩梦中惊醒,口中反复喊着“黑水谷”“朱家小儿”。
曾经叱咤草原的身躯迅速垮掉,不过数月便形销骨立,连骑上马都需要亲兵搀扶。
洪熙十四年三月初一的清晨,和林的帐篷里飘着淡淡的药味,也先在弥留之际望着帐顶的毡毯,眼神涣散。
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瓦剌大汗,终在四十一年的人生尽头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直到临死前,他枯瘦的手指还紧紧攥着狼头刀柄,口中仍在喃喃咒骂:“朱家小儿欺我……欺我啊……”双眼圆睁,始终未能瞑目。
也先死后,二十二岁的长子博罗纳哈勒立刻站了出来,试图整合残余力量继承汗位。他穿上父亲留下的银铁甲,召集各部落首领议事,却发现帐下的身影稀稀拉拉。那些曾经对也先俯首帖耳的首领,如今见瓦剌势衰,早已各怀心思——部分部落曾遭瓦剌压迫,如今也先已死,他们不仅不听博罗纳哈勒号令,反而趁机举兵报复,草原上很快爆发了一场无休无止的权力混战。
博罗纳哈勒虽有其父之风,却无力回天。在与绰罗斯部的一场厮杀中,他正挥枪斩杀敌将,冷不防一支流矢从斜刺里射来,精准地穿破他的喉咙。年轻的继承者捂着脖颈,鲜血从指缝中喷涌而出,当场毙命于乱军之中。
博罗纳哈勒死后,瓦剌残余部众彻底陷入绝境。仅剩的三千多族人中,大多是老弱妇孺,牛羊被抢,帐篷被烧,在草原上根本无法立足。被推举出来的小首领巴图走投无路,只能带着族人穿越茫茫荒漠南下,朝着漠南归化城跋涉——那里是兀良哈部与大明共同管辖的区域,是他们最后的生路。
当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抵达归化城下时,瓦剌族人纷纷跪在雪地里,捧着也先生前使用的旧刀,对着城门方向磕头不止。巴图高举刀鞘,向明朝守将郑重乞降:“我等愿归降大明,只求给族人一条活路!”
几天后,京师的命令传到归化城:允许瓦剌残部投降,就地分散安置,编入屯垦队伍,与汉人、兀良哈人混居。守将领命执行,将瓦剌族人分到各个村落,给他们田舍、农具,让他们学习耕种,昔日的草原牧民,从此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此时的草原早已换了天地:兀良哈部在大明的扶持下日渐汉化,部落首领穿着汉服入朝觐见;鞑靼分裂为东西两部,彼此攻伐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