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暗流涌动(第1页)

洪熙十四年五月后,紫禁城的政务节奏悄然放缓。朱高炽在将中枢实权交予杨士奇后,彻底放下了批阅奏折的重担,开始过上了难得的清闲日子。

年过六旬的皇帝,不再像从前那般天不亮就起身理政,每日总要睡到辰时末刻才缓缓睁眼,宫女们轻手轻脚地奉上参汤,太监则在一旁低声禀报当日的天气与琐事。他洗漱完毕后,也只是象征性地翻看几页内阁拟定的章程,便挥手示意退下,转身走向御花园的方向。

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青石板上,朱高炽挽着赵贵妃的手漫步在花丛间。御花园里新引进的西域牡丹开得正盛,姚黄魏紫相映成趣,赵贵妃摘下一朵半开的粉牡丹簪在发间,回眸一笑间风情万种。皇帝看得痴了,伸手抚过花瓣般的脸颊,笑道:“这花再艳,也不及贵妃眼角的一抹春色。”

贵妃娇羞地依偎在他肩头,宫人们识趣地退到远处,只留两人在花荫下低语。

兴致起时,朱高炽便传旨让教坊司的乐师在亭中奏乐,他与贵妃相对而坐,听着《霓裳羽衣曲》的婉转旋律,偶尔举杯共饮几盏葡萄酿,日子过得清闲而惬意。到了晚间,朱高炽也不再回乾清宫独居,而是径直留宿赵贵妃的寝宫,宫人们都知道,皇帝如今与贵妃形影不离,早已将前朝的繁文缛节抛在了脑后。

可即便沉浸在享乐之中,朱高炽心中始终绷着一根弦。他自幼熟读史书,深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更害怕重蹈唐玄宗晚年的覆辙——那位开创开元盛世的明君,正因沉湎美色而酿成安史之乱,将数十年的治世成果毁于一旦。因此,朱高炽的玩乐始终局限在紫禁城的高墙之内,从不敢逾越规矩半步。他拒绝了地方官进贡的奇珍异兽,驳回了为扩建宫殿征集民夫的奏请,更不会像唐玄宗为讨杨贵妃欢心那样,搞出“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千里送荔枝之举。每次赵贵妃提及宫外的新鲜玩意儿,他总会叮嘱:“玩乐之事,点到即止便可,切不可劳民伤财。”这份清醒,让他即便放纵,也始终守住了治国者的底线。

时年三十三岁的赵贵妃正值盛年,肌肤胜雪,眉眼含情,不仅容貌出众,更有着与年龄相符的旺盛精力。她深知皇帝近年来身体渐衰,却又渴望温情陪伴,便将全部心思都用在侍奉皇帝上。白日里陪他赏花听曲,说些坊间趣闻解闷;夜晚则精心准备安神汤,为他按揉酸痛的腰背。两人一个渴望慰藉,一个追求恩宠,很快便一拍即合,成了紫禁城里最亲密的伴侣。

为了让皇帝更加依恋自己,赵贵妃私下找到了心腹太监刘安。这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