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十三年十一月初一,山西大同的天空飘着碎雪,寒风卷着沙砾抽打在城墙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也先的中军帐前竖起了进攻的狼头旗,一万瓦剌步卒扛着云梯、推着冲车,在五千骑兵的掩护下,向着大同城墙发起了第一轮试探性进攻。
“放箭!”瓦剌骑兵阵中传来一声呼哨,五千骑同时张弓搭箭,攒射战术瞬间启动。漫天箭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箭矢划破风雪的尖啸声充斥耳畔,密密麻麻的黑影遮得城头都暗了几分。明军士卒虽第一时间躲进垛口,但仍有箭矢越过城垣,两百多名来不及隐蔽的士兵中箭倒地,鲜血很快在雪地上晕开暗红的斑块。
“反击!”大同守将一声令下,城头的连弩与火炮立刻怒吼起来。明军的箭雨同样密集,弩箭穿透瓦剌士兵的皮甲,盾牌上瞬间插满箭矢,有的盾牌甚至被数十根弩箭钉得如同刺猬。神机营的佛郎机炮喷出火光,炮弹落在瓦剌阵中炸开,碎石与弹片飞溅,惨叫声此起彼伏,冲锋的阵型瞬间乱了套。
瓦剌士卒在付出惨重伤亡后,终于有部分冲到城墙下,他们搭起云梯往上攀爬,却被明军的改良短弩迎头痛击。这种短弩射程虽近,却射速极快,箭头涂着桐油,射中后伤口极易感染。攀爬的瓦剌士兵纷纷中箭坠城,云梯上很快挂满了尸体,城下的积雪被染成了红褐色。
与此同时,数十辆冲车撞向大同城门,“咚、咚”的撞击声震得城墙都在颤抖,门枢处的木缝不断扩大,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大同镇志》清晰记载了这场攻防:“瓦剌贼寇使用冲车撞门,门枢震裂。守城兵以熔化铜水灌缝,液顺门流淌,烫死爬城敌兵无数。”明军士卒将一锅锅熔化的铜水从城头浇下,金色的液体顺着门缝流淌,撞到铜水的瓦剌士兵瞬间发出凄厉的惨叫,皮甲与皮肉被烫得黏连在一起,连冲车的木轮都被烫得冒烟起火。
城中的妇孺也加入了守城的行列,她们冒着箭雨将一锅锅煮沸的开水送到城头。明军士兵接过热水,对着攀爬的瓦剌士兵劈头浇下,开水烫穿衣物,烫烂皮肉,瓦剌兵被烫得嗷嗷乱叫,纷纷从云梯上滚落,城下的积雪被烫水浇得冒起白烟,混杂着血水与惨叫,场面惨烈至极。
朱瞻基亲临城头指挥,他身披铠甲,站在箭雨中神情镇定。当看到也先的亲卫举着狼头纛旗,试图冲到城门下鼓舞士气时,他眼神一厉,高声下令:“瞄准那面纛旗,给我轰!”
城头上的几门短炮立刻调转炮口,这是明军工部制造局最新改良的武器,炮身轻便,射程精准,最关键的是炮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