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为何不是杜公子抄我的文章(第1页)

作为举人,在被定罪革除功名前,算半个官身,主审陆临川的人必须是正经堂官,也即刑部的尚书和左右两位侍郎。

所以他必须弄清楚谁是能说真话的,谁是存心构陷的,谁又是可以周旋的。

知己知彼,方能在接下来的堂审中打翻身仗。

程砚舟闻言大笑:“哈哈哈,都这时候了你还有心思打听这个?”

陆临川正色道:“我没有舞弊,我是清白的。”

“这话你要跟主审官说。”程砚舟撇了撇嘴。

陆临川点头:“正是如此,我才需要知道他们谁是严党,谁是清流。”

程砚舟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有意思,你叫什么名字?”

“陆临川,字怀远。”

“哦~”程砚舟若有所思,“听说过,那个四川才子……你倒是有些做官的头脑。”

陆临川诚恳道:“还请程大人赐教。”

程砚舟想了想:“刑部尚书是清流党人,左右侍郎均为严党……”

陆临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刑部高层并非铁板一块,便有从中斡旋的可能。

他正欲追问,牢房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陆临川,提审!”

两个狱卒提着灯笼走来,粗鲁地打开牢门。

陆临川站起,深吸一口气。

机会来了。

那篇被指抄袭的《治河策》在他脑海中清晰浮现。

每一个论点、每一处考据都历历在目。

若能争取到当堂对质,那就让所有人都看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作者!

……

刑部大堂上,三位绯袍官员端坐,正是刑部尚书周世安、左侍郎赵汝成和右侍郎刘文焕。

一个清流、两个严党。

这三巨头平时极少会面,今日好不容易凑齐,也互相不发一言,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最近,清流与严党除了会试之外,吵得最凶的是关于建州女真的问题。

当年太祖皇帝在关外设置建州、海西、野人三部,统辖女真,分而治之。

多年以来,他们一直是大虞藩臣。

但随着中原国力日衰,这些女真部落不仅学会了中原的冶铁农耕之术,更逢明主统合各部,竟敢公然叫板朝廷。

五年前,建州女真首领举兵叛乱,辽东重镇接连沦丧。

朝廷发大军征剿,却连战连败,元气大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