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文抄才是王道(第1页)

这点钱在京城连半个月都撑不下去。

柳通和赵明德为了打点关系,也把积蓄都花光了。

现在三个人已是彻头彻尾的穷光蛋。

好在会馆这个月的月钱已经交了,还能住上个把月,否则真要露宿街头了。

“唉~”陆临川叹了口气。

没想到一场无妄之灾,竟让自己沦落至此。

昨天听人说,会试放榜推迟了一个月。

往年都是二月二十七,今年要等到三月二十七。

若是考中,就直接参加四月份举行的殿试。

殿试只排名不淘汰,相当于仕途有望,不用太为银钱发愁。

若是没考中,就得在京城多滞留一个月。

平白花钱不说,也毫无意义意义,而且,他没有回四川的盘缠……

想到这里,陆临川的心沉到了谷底。

原身家境一般,四川老家只有一位母亲和一个七岁的妹妹,靠几十亩薄田收租度日,近年天灾连连,收成每况愈下……

虽然考上举人后好了一些,但原身性格孤高,不肯收礼,又马不停蹄地要参加次年会试,家里的境况便没来得及改善。

这次进京的几百两盘缠,还是靠族里接济才凑够的。

会试如果落榜,他也没脸回去见乡亲父老,留在京城自谋生路也挺好……

无论如何,得先赚些钱。

陆临川坐在桌前,开始思考实现财富自由的门路。

前世看过的历史小说里,主角们动不动就发明细盐、水泥、玻璃、香皂发财。

可他一个文科生,哪懂这些工艺?

就算知道大概原理,没有本钱买原料、租场地、雇人手,也是白搭,只能断了念想。

举人身份,倒是可以去教权贵子弟读书,或者给高门大户当门客。

若是在乡里,接收旁人为了避税挂靠过来的田地,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这个时代,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总归是饿不死的,只看自己的志向,能不能体面地把钱赚到。

正琢磨着,陆临川灵光一闪。

他可以当文抄公,写话本小说!

得益于穿越带来的金手指,他前世读过的各种书籍,现在都能一字不差地回忆起来。

再加上原身满腹经纶,自己又是古汉语文学专业出身,文笔和知识储备都没有任何问题,什么小说写不出来?

市面上,除了科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