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绝对有猫腻(第1页)

但此刻的陆临川却暗自冷笑。

唐诗宋词加身,莫说一个顾宣,就是整个大虞文坛齐上,又能奈他何?

难道还有人写诗能写得过李杜王白、苏辛柳秦?

柳通却气得不行:“无耻!”

“若虚兄。”陆临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无妨。”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炬:“既然诸位执意要比,陆某奉陪便是。”

顾宣眼中闪过一丝计谋得逞的喜色。

在他看来,陆临川不过是个策论高手,能写出《六国论》已是侥幸。

诗词一道讲究家学渊源与长期熏陶,他一个寒门出身的举子,怎么可能胜过自幼饱读诗书的风雅才子?

马伯远故作惋惜地摇头:“陆解元何必自取其辱?我等……”

他话还未说完,楼下突然传来柳芸娘清亮的声音:

“诸位贵客,今夜诗魁已经选出——”

此时二楼聚集的举子们这才想起正事,纷纷涌向栏杆处向下张望。

方才的争吵太过激烈,竟让他们忘了身处何地。

柳芸娘站在舞台上,有些诧异今夜这些举子为何如此激动。

往年诗魁评选,读书人大多只是礼貌性地关注一下,从未像今日这般群情沸腾。

但她毕竟是见惯风浪的老手,很快调整好状态,在众人殷切的目光中,朗声宣布:“今夜醉仙楼诗魁是,四川举人老爷陆临川陆解元的《清平调》!”

闻言,刚刚哪些口出狂言的举子们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

“不可能!”

“绝对有猫腻!”

“……”

顾宣脸色煞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马伯远更是瞠目结舌,肥厚的嘴唇颤抖着:“这……这……”

柳通、赵明德和白景明则喜形于色。

柳通激动地拍着桌子:“好!好!怀远果然……”

“我不信!”一个举子高声喊道,“把诗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对!拿出来!”

“让我们评评理!”

“……”

柳芸娘虽不明就里,但见群情激奋,只得示意侍女们展示诗作。

四名彩衣侍女抬着一卷巨大的绢帛走上二楼,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展开。

犹如一幅绝美的画卷在众人眼前铺开,雪白的绢帛上,墨迹淋漓的《清平调》一字排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