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出了会馆,沿着繁华的街市前行。
白景明一路上兴致勃勃地介绍着京中风物,不时指着某处店铺说些趣闻。
陆临川一边应和,一边暗自观察这位富商之子的为人。
转过几条街巷,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三层楼阁矗立在街角,朱漆大门上方悬着“翰墨书局”四个鎏金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门前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陆临川不禁驻足,仰头望着这座气派的建筑。
他原以为白家只是小有产业,没想到竟经营着如此规模的书局。
白景明见状,嘴角微微上扬:“家父在江南主营丝绸,这书局不过是副业罢了。”
副业?陆临川咋舌。
这翰墨书局的规模,放在四川怕是能排进前三。
看来白家的财力远超他的想象。
走进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书香。
宽敞的大厅内,书架林立,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类书籍。
左侧是经义史论,右侧是诗词文赋,正中央则是时文集和科举参考书。
几个伙计穿梭其间,为客人取书介绍。
“少爷!”中年掌柜快步迎上来,恭敬地行礼。
他身材瘦削,面容和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老陈。”白景明点点头,介绍道,“这位是四川解元陆临川陆公子,我的好友。”
陈掌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热情地拱手:“久仰陆解元大名!《六国论》和《清平调》如今在京中传诵,没想到今日得见真容!”
陆临川连忙还礼:“陈掌柜过奖了。”
寒暄几句后,白景明带着他穿过大厅,来到后院的校书处。
一路上,陆临川四处打量,注意到此地的布局极为考究,不仅藏书丰富,还有专门的刻版区和装订处,俨然是一个完整的出版体系。
校书处是一间宽敞的屋子,十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正伏案工作,有的在审阅文稿,有的在修改错字,还有的在讨论排版。
这场景让陆临川想起前世的编辑部,只是工具从电脑变成了笔墨纸砚。
校书处管事见东家少爷来了,连忙迎上来告罪:“实在抱歉,今日活计多,恐怕要稍等片刻。”
白景明不以为意:“无妨,我们在此等候便是。”
陆临川暗暗点头。
白景明虽是富家子弟,却并不盛气凌人,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