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临川吃了两块饼,又喝了半盏茶。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下,他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殿内闷热,加上连日准备的疲惫,眼皮越来越沉……最终他没能抵挡住困意,伏在案上小憩了片刻。
醒来时殿内更暗了,这一觉不知睡了多久。
陆临川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重新蘸墨继续作答。
必须在天黑前完成答卷。
否则,即便是会元的名次也不能让他名列一甲。
暮色四合。
终于有考生开始交卷。
在太监的引导下,他们三三两两走出大殿。
陆临川是最后一批离开的。
他仔细检查了答卷上的每一个字,确认无误后才交卷。
宫门外,赵明德和柳通正垂头丧气地等着他。
“怀远兄!”柳通一见他便哭丧着脸,“这题太难了!我完全是胡写一通。”
赵明德也叹气:“我也是东拼西凑,根本不成体系。”
陆临川摇摇头:“彼此彼此,我也是瞎写的。”
这倒不完全是谦辞。
面对如此宏大的命题,除了“瞎写”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是,他“瞎写”的或许比别人好些而已。
三人沿着宫道往外走。
夜风拂面,陆临川长舒一口气,紧绷多日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涌上心头。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漫长的科举之旅总算告一段落。
从县试、府试到院试,从乡试到会试,再到今日的殿试……
寒窗十载,就为这一朝。
“我怕是只能列入三甲了。”柳通沮丧地说,“馆选无望,说不定三个月后就要外放做知县了。”
“怀远是会元,必中一甲……”赵明德点头附和,“吾等能中同进士出身已是万幸。只是想到要离京赴任,实在不舍。”
按制,殿试后,三百五十名贡士会重新排名。
一甲仅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等职,在京就职。
二甲约百人,赐“进士出身”,先在六部观政学习三个月,之后多留京任职。
三甲二百余人,赐“同进士出身”,同样需要观政,但期满后大多外放地方,担任知县等职。
“已经考完,暂时别想那么多。”陆临川拍拍两位好友的肩,“我现在只想回去好好睡一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