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此子胸中确有安邦定国之良策(第1页)

皇帝最关心的,终究是这江山社稷的根基稳固与否。

陆临川心下了然,沉吟片刻,字斟句酌道:“陛下明鉴,历朝历代,自有其气运定数。”

“气数未尽,纵有波折,终能回天。”

“气数若尽,纵海内富强,亦难挽颓势。”

“气数告终之朝,天灾人祸并起,此乃表象,根源在于君主昏聩,臣僚贪渎,纲纪废弛,乃至民心尽失。”

“观今日之大虞,虽有灾患流民,此乃天时之困,亦为积弊所致。”

“然陛下即位以来,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力主变法图强,此正乃拨乱反正、力挽狂澜之兆!”

“陛下乃中兴圣主,天降大任于斯,正待君臣一心,共克时艰,开创万世太平之基业!”

“此非运数告终之象,实乃中兴再造之良机!”

陆临川把王朝“气数”是否终结与君主品性挂钩,既解答了皇帝的忧虑,又反向画下了一张中兴社稷的大饼,给予其强烈的信心与动力。

一套组合拳下来,堪称绝伦,轻松拿捏。

果然,姬琰听完,胸中块垒顿消,只觉一股豪情升起。

他觉得自己确实有澄清宇内、再造中兴之宏愿,更有恤民疾苦、励精图治之心。

如今又有陆临川这般洞悉世情、见识不凡的贤臣辅佐。

天意人心皆在,大虞确实远未到气数穷尽的地步!

他看向陆临川的眼神又添了几分欣赏与倚重,对陆临川的才华见识更加信服。

一个好的臣子,不仅要能办实务,更要能为君主提供这般洞察大势、安定人心的“情绪价值”。

陆临川显然深谙此道。

姬琰意犹未尽,想了想,再次发问:“陆爱卿博古通今,对历朝兴衰之理剖析入微。”

“朕还想听听,依卿之见,这王朝兴衰之根本,究竟何在?”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中可有何不可逆转之定规?”

陆临川心中一颤,心知这才是今日召见真正的核心考校,成败在此一举,不由精神振奋。

他迅速梳理脑海中的知识体系,略作沉吟,将心中洞见梳理清晰,开始条分缕析地陈奏:“陛下容禀。臣观历代兴亡,其根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宛如巨树朽于内蠹,终至倾覆。”

姬琰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陆爱卿细细道来。”

陆临川深吸一口气,开始长篇大论:“由臣观之,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