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票证券交易市场的知识体系,博大精深,非一日之功可详尽。
况且后世的相关市场高度依赖即时通讯、统一清算等现代技术,交易瞬息万变。
而古代交通靠驿马,信息传递迟缓,清算支付系统原始,交易只能依靠人力吆喝竞价,效率低下且信息极不对称,短期内难以大面积推广复制。
因此陆临川提出的,只是一个基于现实条件、力求简洁可行的框架,留待日后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姬琰听得频频颔首,最终道:“如此说来,这发行、管理国债乃至设立交易所之事,便不能仅仅交由户部这等职责繁多的衙门兼管了。必须另立一个专责此事的衙署,且为了避免户部或其他部院掣肘、干预,甚至擅自挪用银钱,这个新设的衙署最好能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陆临川点点头:“陛下圣明。发行国债,关乎朝廷信用命脉,确非现有衙署能妥善兼顾。必须另立专衙,赋予其清晰权责。更紧要者,执掌此衙署的官员,亦必须精挑细选,反复考核,务必是清廉刚正、通晓钱粮、能担重任的干才。”
姬琰沉吟片刻:“怀远所思,深谋远虑,朕心甚慰。然若要另立专衙,执掌国债发行、交易之权,兹事体大,恐非一纸诏书便可轻易成事。”
大虞官制,在太祖、太宗时期成型,九成九的衙门皆是定制,后世之君若要增设裁撤,阻力不可谓不小,须得与百官商议周详,颇费周章。
倒也有条捷径,便是由内廷来操办。
内廷诸监司局,皇帝自可一言而决其设废。
只是,发行国债,既靠朝廷威信,又需两淮盐引这等国之正课为质作保背书,若交由内廷太监经手,一则名不正言不顺,难以取信于官民巨贾;二则恐损朝廷体面,反失其本意,是断然不可行的。
姬琰看着陆临川,又道:“且听怀远方才之意,这发行国债之策,若行之有效,或可成为日后朝廷筹措急款的常例。若真如此,那掌管此事的衙署,也必定会成为日后维系国脉财源、举足轻重的要害衙门。其架构权责,更需慎之又慎。”
陆临川回应道:“此节臣在条陈之中亦略有构想。臣以为,衙署不必完全新创,徒增冗员。可由户部原属之宝钞提举司升级改组成立‘公债署’,专司国债事宜。”
宝钞自从被朝廷滥发无度、强行摊派后,就失去了金银本位的约束和民众的信任,成了帝王权柄下随意揉捏的财政工具。
户部的宝钞提举司,自然也变成了有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