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二人商讨完国债与练兵的细节后,不知不觉已近正午。
姬琰兴致颇高,特意留陆临川在宫中用了午膳。
关于发行国债的诸多疑虑、运作流程以及深远意义,陆临川已详加阐释,《纾困筹国疏》中更是条分缕析,写得很细。
此策已经深深印在了皇帝的脑子里。
无论朝野将会有何种非议,有了这份实打实的理解和支持,后续推行时的阻力必然会小许多。
另一件皇帝极其上心的事,便是练兵。
姬琰对此交代了许多细节。
初步议定,让陆临川从京营现有兵卒中精挑细选,组建满编的一卫五千六百人的新军。
这支新军,将直属御前,跻身于天子亲军的行列。
姬琰亲自为其赐名——虎贲右卫。
之所以命名为“虎贲右卫”,是因为宫中已存在了一个虎贲左卫。
不过,这左卫的职责主要是宫廷仪仗和御前护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野战部队。
左卫负责仪仗,新增的右卫却要按满额编制,训练成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
这种名号相近、职责却天差地别的情况,让性格中带点强迫症的陆临川感到些许别扭和无奈。
但现实就是如此,有成例在前,皇帝金口赐名,他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没有办法更改。
此前,天子亲军已有二十六卫,职责、归属各不相同。
例如负责侦缉、仪仗、护卫的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掌控;而负责皇城宿卫及部分内廷安全的府军前卫、金吾前卫等,则由内廷御马监提调监督。
这些亲卫与兵部、五军都督府并无日常的行政或指挥统属关系,其人事、钱粮、调遣皆直接听命于皇帝及内廷相关衙署……
待圣旨下达,训练新军的具体工作就得正式提上日程了。
虽然皇帝并未当场给出具体的预算额度,但也给陆临川吃了一颗定心丸:命他回去仔细研究筹划,将新军花费明细、关键要求等信息,写成一份详细的奏疏呈递上去,待朱批之后,所需钱粮便会从内帑拨付。
为此,皇帝特意给他放了三天假,让他安心休养伤势,同时好好筹划这件国之大事。
至于昨夜擒拿匪首刘三的嘉奖,需待内阁按程序商议,后续一并论功行赏。
陆临川深以为然,毕竟此事中孙彪等南城兵马司兵丁亦有功劳,赏赐不宜单独突出他一人。
出了宫门,陆临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