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临川看着白景明眼中毫不掩饰的赞叹与兴奋,问道:“怎么样,子瑜兄,盐也尝过了,这东西能卖上价钱吗?”
“能!”白景明毫不犹豫道,“绝对能成!我看这盐制起来颇为复杂。”
他指了指院子里那些特殊的器具和原料:“只要工艺能保密,虽然加上原料成本、店铺租金、伙计工钱、上下打点疏通关系取得营业许可这些开销,费时费力。”
“但只要把价钱定得够高,专供给达官显贵、豪富之家,不愁销路,肯定能赚,而且是大赚!”
陆临川点点头:“我也正有此意。”
不是不想薄利多销,走群众路线,但这玩意的提纯工艺,耗费的时间和原料成本实在太高。
卖便宜了,根本赚不到钱,甚至要亏本。
或许只有等到日后生产规模扩大,甚至能拿到盐引,搞大宗粗盐原料买卖,摊薄成本,才能将价格打下去。
白景明看着那细盐,由衷地感叹道:“怀远,你真是……每每都能给我惊喜,让我刮目相看!”
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世间或许真有生而知之者吧?
否则怎么解释一个人能写诗词文章,还能通晓如此精妙的制盐秘法,做出这等前所未见的上品好盐?
但出于朋友的情谊和商业伙伴的默契,他强压下了追问这法子从何而来的冲动。
两人兴致勃勃,立刻开始商议贩卖这细盐生意的具体细节。
经过舅舅李诚根据今日再次实操后的仔细测算,以目前这种作坊式的条件,制造一斤这种精制细盐,不计人工成本,光是所有原料、器具损耗等硬成本,就在六十文左右。
如果再加上后续开店所需的店铺租金、伙计工钱、日常管理开销以及打点各方关节的费用,这个成本数目就会急剧攀升。
此外,还需要找到稳定可靠的粗盐原料供应商,保证源头质量……
最后核算下来,这细盐的售卖价格,肯定要比市面上最好的上等官盐还要贵上许多。
价格一高,后面的销售环节自然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好在白景明是真心实意要合作,便主动承担起了解决这些外部事务的责任。
白家在京城里的商铺和人脉还是不少的。
找合适的铺面、雇佣可靠的人手、疏通应天府、南城兵马司那边的关系、寻找稳定的货源……这些事都全权交给他来处理。
陆临川只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