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大门口。
柳通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怀远怎么还没回来?”
自上午说去南城兵马司找人解决问题,怀远就一直下落不明。
现在问题倒是解决了,可人呢?
赵明德安慰道:“若虚,不必过于慌张,怀远做事向来有章法,不会出事。”
柳通停下脚步:“那谁说得准?那群人什么手段使不出来?今日满城流言蜚语,指不定在哪个角落又使了绊子!”
赵明德叹了口气:“唉……”
柳通语气愤懑:“怀远真是……既要为国分忧,推行那国债之策,还要遭受这些小人的明枪暗箭!”
“若换作是我,心力交瘁之下,恐怕真不如外放去做个地方官,好歹能为一方百姓做些实事!”
赵明德摇摇头,语气带着敬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怀远不是一般人,他胸有丘壑,能担此重任。”
柳通无奈道:“话虽如此,可我们身为至交好友,竟不能为他分忧解难,实在……”
赵明德拍拍他的肩:“怀远做的是关乎国运的大事,我们已落下他许多。”
“这次去上书房当值,我们定要竭尽全力,做好分内之事,不拖他后腿才是正经。”
柳通重重点头:“正是此理!”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喧哗。
一队人马仪仗鲜明,金瓜斧钺在夕阳下闪着光,竟是宫中宣旨的队伍径直朝寺门而来。
为首的正是魏忠。
赵明德与柳通一见这阵仗,心中俱是一惊。
两人不敢怠慢,急忙侧身回避至寺门旁。
那仪仗队伍却毫不停顿,直接在寺门口摆开架势,肃立两旁。
魏忠站定,侧首吩咐身边一名小太监:“去请陆翰林出来接旨。”
小太监领命,快步走入寺内。
寺门外已被净街,但远处仍有胆大的百姓驻足观望。
不多时,小太监回报:“公公,陆翰林此刻不在寺内。”
魏忠微微一愣,随即面色如常:“无妨,那咱们就等。”
于是,整个宣旨队伍便原地肃立,纹丝不动地等候起来。
柳通和赵明德面面相觑。
这是什么规矩?
宣旨太监竟要在寺门外枯等臣子?
寺内,李氏、王氏、李水生、杨婆子、碧儿、兰儿等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