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
所有士卒按照新划定的编制,重新分配了营房。
若有家属随军住宿的,也被单独安置在特定的区域,避免影响日常操练秩序。
李水生、秦修武和赵翰三人很幸运地被分到了一起。
李水生是新晋的百户,秦修武和赵翰则担任他麾下的两名总旗。
手下统辖着百十号人,李水生虽天性敦厚,此刻也不免有些新官上任的紧张与郑重。
三个半大小子开始了他们军旅生涯中的第一次巡营。
走在营区略显粗糙的土路上,秦修武还在感慨:“赵总旗真是深藏不露啊!失敬失敬!”
赵翰脸上的线条柔和了些许,带着一丝疲惫后的平静:“侥幸罢了,我都是靠……找准机会才勉强取胜,不像秦兄你,靠的是真本事,硬打硬拼。”
秦修武被他夸赞,眉宇间不由得带上几分少年人的得意,话头又转向了李水生:“百户大人,你怎么……也这么厉害?我看你年纪也不大,顶多十七八岁,难道是从小就练武打熬筋骨?”
李水生虽对秦修武这旺盛的表达欲和自来熟有些无奈,但这几天下来也已习惯。
他微微叹了口气,语气带着点沉重:“我们快些走吧。”
“陆大人严令,全营上下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将《士卒守则》背熟记牢,这也是考核题目。”
“你们俩得好好盯着手底下的人,若是成绩太差……”
陆临川对军官的要求极为严格。
他们不仅自身要像普通士卒一样完成所有训练科目,还肩负着督促手下士卒达标的职责。
这让本就为背诵犯愁的李水生压力倍增。
从小读书就不太开窍,识字勉强够用,背书更是老大难,如今面对一整册《士卒守则》,更是愁得不行。
秦修武倒是信心满满:“百户大人放心!”
他出身魏国公府,虽然不爱读书,但得益于兄长秦修远自小的言传身教和府中良好的教育氛围,识字断句不在话下。
在他看来,一个月内背熟一个小册子,根本不算难事。
赵翰却没有秦修武那么乐观。
这些新兵,尤其是流民出身的,识字者凤毛麟角。
许多人斗大的字都不认识一箩筐,更遑论背书了。
背之前若能理解内容含义,会容易很多。
陆大人派了人到各营宣讲讲解,但讲一遍哪能记得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