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陆临川是个能屈能伸的人(第1页)

陆临川却态度坚定:“陛下所言甚是,然‘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既有人污蔑构陷,臣也定然要讨个说法。”

他的真实目的不是反驳,而是反击。

他本不愿与这些人计较,但对方步步紧逼,从诗会上的冷嘲热讽,到今日琼林宴上的当众弹劾,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如此搬弄是非,污蔑构陷,若不趁此机会彻底给他们彻底批倒批臭,以后还得了?

你们诛心,我也诛心,看看谁诛得过谁!

况且,经过这么一闹,皇帝对于自己难免生出了芥蒂,若不及时化解,指不定日后有什么雷等着自己……

姬琰见他说得言辞恳切,知道读书人在乎颜面,便道:“既如此,陆卿但说无妨。”声音却冷了许多。

陆临川从容道:“臣自出狱以来,交游者不过二三同乡好友而已。平日闭门读书,偶有诗酒之会,亦只谈文论艺,何曾结党?

“反倒是诸位江南同侪,同乡同窗,同声同气,同进同退。醉仙楼中群起而攻,琼林宴上僭越弹劾,党同伐异,莫此为甚!”

他顿了顿,开始了更为诛心的言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今观诸君所为,非比而何?同乡则相护,异己则相攻,此非结党而何?以清议之名,行倾轧之实;借风骨之说,掩门户之私。此等行径,还有颜面说他人结党?”

陆临川的声音并不大,语调平稳,却字字如刀,直刺人心。

同谋弹劾的江南士子们脸色一变,想出言反驳,却见皇帝面色阴沉,害怕继续触怒皇帝,便纷纷低头噤声,只敢用怨毒的眼神瞪着陆临川。

其余人也反应了过来,状元郎这是在借力打力,要借着皇帝的威严彻底击垮这些攻讦者,表面上在自辩,实际上句句都在揭露江南士人的老底。

当真是奸诈狡猾!

姬琰虽然很认可这番自辩的话,但心中难免烦躁,微不可察地点点头,脸色依旧冷峻。

陆临川继续道:“臣在殿试策文中提到的‘吏治崩坏,赋税失均’、‘武备弛废’、‘漕耗糜巨’等弊政,哪一条不是有据可查?朝廷邸报、严阁老的《变法强国疏》亦有所载,何需我谤讪朝政?”

他看向那些江南士子:“尔等从小锦衣玉食,不识民间疾苦。终日吟风弄月,空谈仁义;闭门造车,妄议朝政。食君之禄,不思报国;读圣贤书,不明大义。

“景隆元年,陕西大旱,赤地千里;河南大水,漂没万家。景隆二年,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