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练兵当真是辛苦差事(第1页)

上书房。

众人围坐在一起,手中翻阅的正是刚刚刊行的《民声通闻》第一期。

看着自己参与撰写的稿件被印制成册,广泛流传,连日来的疲惫似乎一扫而空,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喜色。

陆临川也难得地从西郊军营赶了回来,主持这次小聚。

他脸上带着一丝风尘,但眼神明亮。

《民声通闻》第一期的顺利刊行,标志着国债这场关键的舆论战,开始逐步占据优势。

“诸位辛苦。”陆临川语气诚挚,“首期告成,开了一个好头,民心可期,国策推行有望。”

众人纷纷应和,气氛融洽,逐一汇报了工作进程。

得益于陆临川的提醒,五月另外两期的稿件,方大人他们已撰写完毕,眼下时间很是充裕。

张淮正负责编纂的则例、国债发行、流通、监管相关的规章制度,是更为繁琐精细的活计,尚未完成,但也大差不差。

短暂的议事结束。

陆临川单独叫住了赵明德和柳通。

与最初的昂扬相比,这几日下来,他们心中那点微妙的情绪却愈发清晰——与怀远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尤其是在得知子瑜兄成为了《民声通闻》的主编之后,这种落于人后的感觉就更加强烈。

在槐树巷立下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可自己似乎仍停留在上书房里,撰写着虽重要却终究是“辅助”的文章。

他们都希望能多帮帮怀远,做些更紧要的事。

陆临川自然也对这两位好友兼乡党寄予厚望。

随着国债发行的铺开,事务只会越发繁重。

确实需要信得过、有能力的人来分担重任。

如今自己也算有了些根基和话语权,自然要帮衬一下好兄弟。

“两位兄长近来感觉如何?”陆临川看着他们问道。

柳通点点头:“怀远若有驱驰之处,尽管吩咐,不要客气。”

赵明德也道:“正是此意。”

陆临川沉吟道:“上书房撰稿之事眼下没那么急,但后面的事,却更加棘手了。”

两人面露不解。

陆临川解释道:“虽然《民声通闻》刊行,致使京中舆论有所缓和,但仅靠风评好转,想让人真金白银地掏钱购买国债,恐怕还不够。”

两人也陷入思索,眉头微蹙。

陆临川继续道:“两位兄长应该知道,国债发行启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