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这几天他还发现了一件怪事(第1页)

群情激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

“我们去刑部讨个说法!还陆怀远一个公道!”

“对!去刑部!”

“清流党人构陷忠良,天理难容!”

“……”

赵明德本也有些激动,却在无意中发现那矮个子举子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这分明是有人在借题发挥,要借学子之口攻讦清流。

人群开始涌动。

举子们自发地列队,高声背诵着《六国论》,向刑部衙门走去。

柳通和赵明德也被裹挟在人群中,一个热血沸腾,一个忧心忡忡。

年轻举子大多二三十岁,未经多少世事,满怀报国热忱又血气方刚。

无论什么时代,这样的年轻人都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

队伍越来越壮大,沿途不断有举子加入。

等他们到达刑部门前时,已经有数百人之众。

《六国论》的诵读声如雷贯耳,震得刑部衙门上的匾额都似乎在颤抖。

……

一连几日,京中风云骤变。

国子监的监生、各地赴考的举子,乃至某些清流名士,皆被舞弊案的真相以及《六国论》一文搅动。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有人高声诵读,有人抄录传阅,更有甚者结社上书,直指清流误国。

严党借机推波助澜,暗中煽动舆论,将陆临川吹捧成“四川名士”,“不惧强权”“才华横溢”的典范。

一时间,陆临川之名传遍京师,连市井小贩都知晓刑部大牢里关着一位写出惊世雄文的才子。

朝堂之上,严党也趁势发难。

杜文崇父子被下狱,清流一派的涉案官员接连被牵连问罪,朝局震荡。

皇帝龙颜大怒,下令重新阅卷,彻查会试舞弊一案。

京师暗流涌动,山雨欲来风满楼。

……

刑部大牢。

陆临川和程砚舟这对难兄难弟,对外面的变化一无所知,正坐在牢房内闲聊。

“怀远贤弟,这几日无人提审你,多半是案子有了转机。”程砚舟靠在墙边,语气轻松了些许。

“或许吧。”陆临川点点头,心中仍在盘算。

他虽不知外面闹得如何天翻地覆,但根据刘文焕那日的态度猜测,自己应该暂时安全了。

只是,这次会试恐怕要落榜。

毕竟卷入舞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