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章 终于有线索了(第1页)

陆晴在电脑上查了如何保存人参,然后把那颗野生人参根据网上的办法做了处理,好好的保存起来,不管父亲用不用的上,这可是江锦舟的一番心意,她可不能浪费了。

然后她开始梳理江锦舟那个也叫陆晴的同学的信息,按江锦舟信上说,他那个同学在七七年以前一直住在姚家胡同,这里以前有个京城第二毛纺厂的职工家属院。

如果他们一家在后来平反回来,也应该住在这里,那个也叫陆晴的女孩,到现在要是活着应该在六十岁左右,她的父母应该在八十多岁。

她现在住的这个小区就位于姚家胡同,两者有没有关系,有待于去调查。

想要找到线索就得找到原来这里的居民,而且最好是以前第二毛纺厂的职工。

那就只能找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这个难度可不小,一般到这个年龄段的老人,不是过世了就是待在家里不出来。

另一个方向就是找认识那个陆晴同学的人,比如她的同学,朋友,可自己也不认识呀?京城这么大自己怎么找?

陆晴打开电脑搜索了半天也是无果,估计当时她们家的事情还不是特殊情况,所以没留下任何痕迹和记录。

陆晴觉得自己光在家闭门造车不行,自己得出去进行走访才行。

反正已经决定暂时不找工作了,那她的时间就很充裕,慢慢找呗,幸亏也算有一点方向。

陆晴洗漱完毕,素颜挎着包就出门了,他准备先去姚家胡同的居委会一趟。

幸福小区离姚家胡同居委会也不远,陆晴步行十分钟就到了。

结果陆晴一进居委会,发现居委会里基本上都是年轻人。

最大的也超不过四十,不是在玩电脑,就是在刷手机。

陆晴预感到不会有什么收获,果然和一位最大年龄的工作人员一打听,人家竟然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好像她是一个怪物一样。

四十多年前的事情谁能知道?可以说居委会里的工作人员那时候基本都没出生呢,而且当时的档案早已经失效销毁了。

问了一圈以后,可想而知肯定是没有结果。

陆晴垂头丧气的走出居委会,心想真是浪费时间。

于是她把目光放在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身上,碰到就和人家打听,可惜整整一天也没有打听到一条有用的消息。

不过陆晴可不是轻易认输的的人,后面的日子她早出晚归,把姚家胡同附近的地方都转了个遍,还真让她打听到一件事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