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大楼,经济科科长办公室。
厚重的丝绒窗帘拉开了一半,晨光吝啬地洒入,在柚木地板上投下冰冷的斜影。
顾征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影挺拔如松,却透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他手中端着一杯黑咖啡,浓郁苦涩的香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弥漫。
窗外,是灰蒙蒙的黄浦江和如同巨大伤疤般的外滩建筑群。
吴曼丽无声地推门而入,高跟鞋踩在地毯上发出沉闷的微响。
她将一份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沪上商报》轻轻放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
头版头条赫然是沈文清那篇署名评论——《日方资本注入,沪上纺织业迎来新曙光?》
“顾科长,今天的商报。”
她的声音温婉,目光却捕捉着他每一丝细微的反应。
顾征缓缓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踱步到办公桌前,修长的手指随意地拂过报纸的标题,指尖在新曙光三个字上停顿了微不可察的一瞬。
“沈主编的笔,还是这么有分量。”
顾征的声音低沉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仿佛在评价一件与己无关的寻常事。
“市场反应如何?”
“开盘不到半小时,”吴曼丽语速平稳,带着职业化的精准。
“被点名的振华、永利两家纱厂股票,涨幅已超过百分之十五。散户跟风迹象明显,交易量激增。”
她顿了顿,补充道,“大丰纱厂因周理事因涉案,暂时停牌。”
顾征端起咖啡抿了一口,深邃的眼眸在氤氲的热气后显得更加难以捉摸。
“资本逐利,天性使然。沈主编不过是,顺势而为,点了一把火罢了。”
他放下咖啡杯,发出一声轻微的磕碰声。
“只是这把火,”吴曼丽试探着,目光紧锁顾征。
“烧得未免太旺太急了些。周理事刚出事,沈主编就抛出这种利好,时机未免太巧。”
顾征抬眸,目光平静地迎上吴曼丽的审视。
“巧?”他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
“吴秘书觉得,是沈主编的笔太巧,还是,某些人栽赃嫁祸、扰乱视听的手段,太拙劣?”
他拿起桌上的钢笔,在指尖随意地转动了一下。
“真金不怕火炼。假的,烧得越旺,塌得越快。”
顾征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冰冷的石子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