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更大的火种(第1页)

“少爷!”

看到顾征和林晚星进来,尤其是顾征腰侧刺目的血迹,余掌柜浑浊的老眼猛地一缩,几步抢上前。

“您受伤了?百乐门那边……”

“皮外伤,无碍。”

顾征摆摆手,目光扫过那些设备,眉头紧锁。

“这就是烛光的全部家当?”

“是,少爷!”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头发花白、穿着洗得发白长衫的老者闻声快步走来,正是代号烛光的秦明远教授。

他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镜片后的眼睛却燃烧着近乎狂热的火焰,手指激动地抚摸着冰冷的灌封机外壳。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总算从香港绕道运进来了!就这点东西,差点折了我们三条交通线!”

秦教授声音带着压抑的亢奋和心有余悸。

“可这点东西,顶多算个手工作坊!

没有菌种!没有培养基!没有提纯工艺!

最重要的,没有稳定的磺胺嘧啶原料,支撑前期临床过渡和抗感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他的目光扫过顾征腰侧的伤,又急切地看向林晚星,带着一种溺水者抓住浮木般的希冀。

“林小姐!上次您给的磺胺嘧啶原料,简直是雪中送炭!前线、前线太缺药了!

但那也只是杯水车薪,我们更需要的是源头,是能持续生产的能力。”

他颤抖着手,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纸层层包裹的小本子,郑重其事地摊开在旁边的旧木桌上。

泛黄的纸页上是密密麻麻、极其工整娟秀的钢笔字迹,配着一些手绘的瓶瓶罐罐草图。

“这是我和几位同志,根据零星的国外文献,加上无数次失败摸索,整理出的盘尼西林实验室制备流程。简陋,非常简陋!”

秦教授指着本子,语气急促。

“菌种筛选靠运气,培养基成分不稳定,产量低得可怜。

最要命的是提纯!粗提物杂质多,活性低,注射风险极大!

我们需要更先进、更系统的技术指引!需要知道每一步为什么这么做!需要知道如何放大生产!”

他将本子推到林晚星面前,眼神灼灼。

“林小姐,我知道您有门路。这份东西,是我们用血换来的起点,但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需要更强大的火种!”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晚星身上。

余掌柜的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