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征坐在她旁边,看着她依旧难掩激动的侧脸,嘴角几不可察地微微上扬。
“现在放心了?”
他低声问。
林晚星重重地点头,转过脸看他,眼睛亮得惊人。
“顾征,你听到了吗?主席他、他说绝不深究,说我是战友,是朋友!”
“听到了。”
顾征的目光也变得柔和。
“主席向来如此,胸怀广阔,用人不疑。他看重的,始终是人的本心和实际行动。而你,”
他顿了顿,语气肯定,“值得这份信任。”
他的话,如同最后一块基石,彻底夯实了林晚星心中的信念和归属感。
从这一刻起,她不再是一个带着系统、小心翼翼隐藏自己的异乡客。
她是被接纳、被信任、被委以重任的战士林晚星!
接下来的日子,林晚星和顾征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全力投入到青霉素的量产计划中。
有了最高层面的认可和支持,许多事情变得顺畅起来。
顾征凭借其顾家的背景,和在重庆新搭建起来的人脉网络,四处奔走,打通关节。
他拜访了兵工署、卫生署、资源委员会等多个关键部门的实权人物。
有时是带着礼物登门“拜访”,有时是参加某些沙龙“偶遇”,有时则是通过地下渠道传递信息。
谈话的内容围绕着“争取国际援助渠道获得珍贵抗生素生产技术”、“建立战时急需药品生产基地”、“挽救抗战将士生命”等冠冕堂皇却无法拒绝的理由展开。
金钱、人情、大势、乃至不便明言的“上方意思”,都被他巧妙地利用起来。
“刘署长,这是美国方面流出的部分盘尼西林实验室制备纪要,虽然残缺,但价值连城。
若能投产,于国于民,于你我,都是大功一件啊。”
顾征将一份经过林晚星处理、删减了关键步骤,但足以唬人的英文资料推到一个肥胖的署长面前。
“李主任,滇缅公路运输困难,进口药价比黄金。
我们若能自产,不仅前线的将士有救,这其中的利润,也足以支撑半个师的装备了。”
在烟雾缭绕的密室里,顾征对一位管着物资调配的主任低声说道。
“李老,您是医药界的泰斗,德高望重。
如今国家危难,正需要您这样的贤达站出来,牵头此事,造福苍生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