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沈传坐着航班飞到了京城,他们第九督导组将在这里先开一个碰头会,之后统一前往中江省。
办公室用的是中央政法委的小会议室,来自全国不同省市的八个干部聚集在了这里。
组长骆山河,副组长沈传,还有六名组员,基本都是公安系统和纪检条线上的干部 ,级别在正科到正处之间。
骆山河清了清嗓,将手中的资料分发了下去:“我们明天正式出发中江省,这是相关资料,你们今天先看看,了解下大概情况,理清下调查方向。”
沈传接过手中一看,发现和之前宋振华给自己的那份材料大差不差,只是增添了些最新时段的一些举报内容而已。
骆山河知道沈传早就看过了这份材料,于是让其他组员自己先慢慢研究着,把沈传叫到了一旁问道:
“你对这些举报的内容怎么看,打算怎么查?”
沈传知道这是骆山河对自己的一个考较,答得怎么样很有可能关系到自己之后在督导组内的实际话语权。
沈传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陷入了思索,骆山河也不着急,自己点了根烟慢慢等着。
沈传整理了一下思路,反而先是问了骆山河一个问题:
“骆组长,我能问一下,这些举报材料是怎么到中央这里的吗?”
骆山河把烟头摁灭,很快明白了沈传的意思,他缓缓道:“是绕了不小的弯子,花了不小的代价辗转到了中央扫黑办的。”
沈传点了点头说道:“那么这些举报的内容我个人倾向于大概率是属实的。”
沈传解释道:“不然以现在这种信息传递的速度,信访举报不至于会这么困难。”
顿了顿,沈传举例道:“我记得那封举报信上有写,举报人从十四年前开始就不停地向市、省乃至中央反映案情,总共有一百三十多封举报信。”
“但直到今天,还是以非正常的渠道中央才获取到这些信息,我认为绿藤市乃至中江省的政法系统肯定存在着问题。”
沈传没有把话说死,只是说道:“至于是不作为,还是沆瀣一气,就需要进一步的查探了。”
骆山河点了点头,沈传的判断和他的判断以及中央扫黑办的判断是一致的。
举报人举报的线索是否属实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但信访举报十四年却杳无音信,地方上毫无作为,这个问题是明晃晃的存在的。
以前的旧账就不翻了,但是这两年,中央在全国上下都掀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