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何太后一声令下,满朝文武全部应声行礼。
不过等到袁隗看了看人群中的两人,顿时流露出了一抹笑容。
那二人年纪不大,年长一人看着三十左右,年轻那个也不过20出头的样子,长得都算儒雅俊秀。
此二人乃是颍川大族荀家后起之秀,荀彧以及荀攸。
他们也是通过袁隗的渠道,才能够入朝为官的。
今日之所以能够参加朝会,也是因为昨日的谋划。
既然太监们诛杀殆尽了,那么掌管玉玺和天子印信的符节令,还有传递消息的黄门侍郎,自然要牢牢把握在手里。
跟三公这等大臣不同,这些旁枝末节的小官员,有的时候才是无数任免的关键环节。
想到这里袁隗给了袁绍一个眼色,手指捕捉痕迹都指了指,文官行列最末尾的荀家叔侄。
袁绍得到这番指点,也才明白怎么回事,知道此事重大的袁绍,也不敢有任何迟疑。
刚才一番交锋,他已经被刘度的压制了,如今若是不能扳回一城,以后还怎么图谋那大将军之位?
想到这里袁绍站出来,对着太后拱手说到
“太后既然下旨,自然需要有人拟旨宣读,然先帝将相关职权都委任于太监,以至于牵扯出十常侍之乱,微臣建议将符节令和黄门侍郎,重新启用,以免重蹈覆辙”
此刻袁绍的出击,才算是今日朝会的重中之重,只要拿下了这两个官员,后面不管是司徒也好,太尉也罢,丢了也就丢了。
毕竟玉玺和天子传信的人,都在自己手里掌握着,又何愁不能大权在握?
哪怕是司徒,也无法跳过符节令和黄门侍郎,直接对下面的官员发号施令的。
何太后自然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只是觉得自己宣读旨意后,为什么不像往常一样,立刻就有人拿着圣旨出来。
现在一听袁绍的话语,才算是明白是何缘故。
不过她就算再怎么单纯,也知道玉玺的重要性,符节令掌管玉玺等皇帝各种印信,若是随便交出去,恐怕自家儿子的皇帝,就别想再坐稳了。
可是转过头看了看站在儿子旁边的刘度,何太后清晰的记得,清晨之时刘度吩咐过,如果袁绍任命的是荀彧荀攸两人,那就同意即可。
何太后对于刘度的话,自然是毫无怀疑的,所以赶忙对着袁绍冷冷的说到
“那不知道袁将军有何人选,此职位事关重大,若不能令哀家满意,那玉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