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浓稠的墨砚,将洛阳城的万家灯火晕染成模糊的光晕。
蔡府深处,唯有书房的窗棂透出一片明亮的烛火,像暗夜中孤悬的星子,执拗地对抗着沉沉暮色。
“老爷,天快亮了,您还是歇息片刻吧。” 老仆端着早已凉透的饭菜,第三次走进书房,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他在蔡府伺候了三十多年,从未见过老爷如此模样。
自打前天从朝堂回来,蔡邕就像着了魔,吃住都扎在书房里,眼里除了那些竹简和麻纸,再容不下旁的东西。
蔡邕头也没抬,手指在一卷竹简上飞快地划过,笔尖在麻纸上沙沙作响,留下工整的隶书。
他鬓角的白发沾着些许墨渍,眼下是浓重的青黑,却丝毫不见倦意,反而眼神发亮,像是找到了毕生所求的珍宝。
“无妨。” 蔡邕挥了挥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还要整理冠军侯的资料。此子当真不凡,文武双全,胸襟抱负更是远超常人,我一定要为他独立造册立传,让后世知晓大汉有此奇人!”
老仆叹了口气,将饭菜放在案几角落。
这饭菜已经是几个时辰前的晚膳了,可从昨夜到今晨已经换了三回,愣是一口没动。
“老爷这几日茶饭不思,莫不是真魔怔了?” 老仆暗自嘀咕。
以往蔡邕著书虽也专注,却从未到这般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位冠军侯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一向沉稳的老爷变得如此神神叨叨?
他摇了摇头,实在想不明白。
毕竟,他没听过那日朝堂上,刘度随口吟出的诗句;也没见过蔡邕捧着那几句诗,激动得彻夜难眠的样子。
老仆退出书房,刚掩上门,就见廊下走来一道纤细的身影。
来人是蔡琰,蔡邕的独女。
她穿着一身紫白相间的纱裙,裙摆上用银线绣着几株兰草,行走时裙摆轻扬,如蝶翼振翅。
月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少女清瘦却挺拔的身姿,肌肤莹白如玉,仿佛上好的羊脂被月光浸润过。
最动人的是她的气质。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娴雅,眉宇间却又透着一股不输男子的英气与灵动。
那双眼睛清澈如溪,顾盼间带着对世间万物的好奇与洞察,仿佛能看透文字背后的灵魂。
她自幼随父研读诗书,精通音律,虽只有十六岁,却已在洛阳士人中颇有才名。
这便是后世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