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度深吸一口气,接过虎符与印信,入手沉甸甸的,不仅是器物的重量,更是天下安危的分量。
他将虎符与印信紧紧握在手中,目光变得愈发坚定。
“有劳文若了。”刘度对荀彧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激。
荀彧躬身道:“此乃臣之本分。”
刘度点了点头,转身面向龙椅上的刘辩与珠帘后的何太后,朗声道:
“陛下,太后,臣既受此重任,必当鞠躬尽瘁,辅佐陛下,安定天下。然一人之力有限,此次平定袁绍、董卓之乱,亦赖麾下谋士将士协力相助,恳请陛下论功行赏,以励人心。”
何太后道:“侯爷有话但说无妨,只要是有功之臣,朝廷自然不会亏待。”
刘度目光转向站在文官队列中的荀彧与荀攸,说道:
“荀彧荀文若,智计深沉,运筹帷幄,此次截粮之计、离间之策,皆出自文若之手,功不可没。臣提议,升荀彧为九卿之少府,掌管宫廷财物,辅佐陛下处理内务。”
少府虽不如三公显赫,却掌管着天子私库与宫廷用度,是离权力核心最近的职位之一,可见刘度对荀彧的信任与倚重。
荀彧上前一步,躬身道:“臣多谢陛下、太后恩典,多谢主公提拔。”
刘度又道:“荀攸荀公达,心思缜密,屡献奇谋,此次伏击袁绍,公达之功甚伟。臣提议,升荀攸为尚书令,协助处理朝政文书,参赞军机。”
尚书令掌管中枢政令,是朝廷运转的关键职位,荀攸能得此职,足见其才能已得到刘度的充分认可。
荀攸亦躬身谢恩:“臣谢陛下、太后,谢主公。”
众臣见刘度一上来就提拔心腹,虽有几分惊讶,却也无人敢反对。
毕竟荀彧与荀攸在此次事件中的确功劳显著,且二人皆是颍川名士,声望颇高,由他们担任要职,也算众望所归。
刘度的目光又转向武将队列,落在一个身材魁梧、面容憨厚的将领身上,正是邢道荣。
“邢道荣!”刘度喊道。
“末将在!”邢道荣上前一步,抱拳应道,声音洪亮如钟。
刘度道:“邢道荣勇猛善战,忠心耿耿,此次西郊之战,身先士卒战功赫赫。如今臣升任大将军,无暇再兼虎贲中郎将之职,提议由邢道荣接任虎贲中郎将,统领虎贲军,守卫皇宫。”
虎贲军是直接负责皇宫安全的精锐,由谁统领,关系重大。
刘度将这个职位交给邢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