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大儒的诗外之意(第1页)

刘度望着蔡邕恳切的眼神,只当这位大儒是单纯想为自己著书立传,丝毫没察觉对方眼底藏着的另一重心思。

“既然是蔡大家相邀,刘度自然不会推辞,等过几日得空就会登门拜访”

他哪里知道,蔡邕此刻心里盘算的,远比记录战事细节要复杂得多,这位须发微白的老臣,正打着撮合女儿蔡琰与刘度的主意。

蔡邕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子,思绪早已飞回了自家宅院。

女儿蔡琰正是豆蔻年华,不仅容貌秀丽,更继承了他的才学,诗赋音律无一不精,在洛阳士人中早有才女之名。

可眼看同龄女子纷纷出嫁,蔡琰却迟迟没有合适的归宿,这成了蔡邕心头最大的牵挂。

刘度虽是汉室旁支,却年纪轻轻便身居大将军之位,文韬武略样样出众,更难得的是行事有度,绝非寻常武夫可比。

若能将女儿许配给他,既了却自己的心事,也能让蔡家在这乱世中有所依托。

只是这事太过私密,实在难以启齿。

蔡邕思来想去,才定下主意:先邀刘度过府详谈,届时让女儿以侍茶为名出来见一面。

若是两人看对了眼,再慢慢说开;即便不成,私下见一面也算不上失了规矩。

这年头还没有后世那般严苛的男女授受不亲之说,这般私下会面当做相亲,在士大夫阶层里也算常见,断不会影响女儿名声。

“大将军能应允,实乃老夫之幸。”

蔡邕压下心头的盘算,脸上露出真切的笑意,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老夫这就回去打扫庭院,静候大将军光临。”

刘度微微颔首,目光落在蔡邕那身洗得发白的儒袍上,心中暗道此人倒是值得深交。

蔡邕与王允截然不同,他对自己的好感度竟已达到90点,这还是在自己从未刻意结交的情况下。

这般纯粹的敬重,远比王允那带着算计的谄媚要可靠得多。

“蔡大家放心,我这几日处理完军中事务,便会登门拜访,届时定会提前派人通知。”

刘度的语气带着几分郑重,他知道对待蔡邕这样的大儒,最需拿出诚意。

蔡邕闻言,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

他最近可是听说了,洛阳城里多少官宦人家挤破头想往将军府送礼提亲,都被刘度拒之门外。

那些人要么是想借联姻攀附权贵,要么是看中了刘度的兵权,心思昭然若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