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依先生之计!” 武阳再无半分犹豫,当即唤来传令官,口述军令,言辞凿凿,命其以八百里加急,飞驰天狼山!命令卫钟派钱勇、钱乙率六千精兵,即刻出发,驰援古涪,并严令其抵达后第一时间传回详尽军报!
看着传令官飞奔而去的背影,武阳心中一块巨石稍落。他再次看向诸葛长明,眼神中充满了倚重:“先生,稳固根本,除增兵古涪外,还有何良策?”
诸葛长明羽扇轻摇,目光从地图移向窗外巴镇略显萧条的街景,语气变得深沉而温和:“主公,战阵杀伐,可夺城池;然欲定天下,必先得民心!郑南、巴镇,乃至日后光复之土,久经战乱,民生凋敝,百姓如惊弓之鸟,困顿不堪。刘蜀内乱,潘峰暴虐,横征暴敛,视民如草芥。此,正是主公彰显仁德,收拢人心之机!”
他转向武阳,声音恳切:“请主公即刻颁下安民告示:其一,两城百姓,免除本年度及来年一半税赋!其二,开仓放粮,赈济城中鳏寡孤独及因战乱流离失所者!其三,严令全军,秋毫无犯!凡有扰民、抢掠、奸淫者,无论军阶,立斩不赦!其四,主公当轻车简从,亲赴街巷市井,探问民瘼,体察疾苦,与民同甘共苦!唯有让百姓喘过气来,看到活下去的希望,感受到主公的仁德与靖乱军的不同,人心才能真正归附!此乃固本培元,铸就王霸之基的根本所在!”
诸葛长明的话,如同暮鼓晨钟,敲在武阳心头。他想起郑南城下百姓绝望的眼神,想起巴镇街头残破的屋舍和面黄肌瘦的孩童……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悲悯之情油然而生。
“先生所言,字字珠玑!武阳受教!” 武阳霍然起身,神色庄重,“传令:即刻起草安民告示!按军师所言,减免赋税,开仓赈济!严明军纪!凡违令扰民者,杀无赦!严林、孙景曜,你二人亲自带兵巡查,确保政令通达,执行无碍!”
“末将遵命!” 严林、孙景曜肃然领命。
“还有,” 武阳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自己身上,“自明日起,我每日抽出两个时辰,布衣简行,只带亲随数人,走访郑南、巴镇街巷,入民宅,询疾苦,听民声!”
接下来的日子,巴镇与郑南,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土地,开始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一张张墨迹未干、盖着靖乱军大印的安民告示贴满了城门口、集市口、残破的坊墙。当“免赋税”、“开仓赈济”、“扰民者斩”这些字眼被识字的人大声念出时,围观的百姓先是死寂般的沉默,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带着哽咽的欢呼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