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战后清算(第1页)

清军退走之后,的早朝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崇祯皇帝满脸怒容,端坐在龙椅之上,下方的大臣们个个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崇祯皇帝猛地一拍龙案,声音中带着难以遏制的怒火:“此次清军入关,我大明损失惨重!各地督抚、总兵,简直不堪大用!守军要么望风而逃,要么一触即溃,要么龟缩不出,简直是群废物,亲藩德王被俘,朕的二十万百姓被虏去关外,朕实在是痛心疾首!”大臣们纷纷跪地,浑身颤抖,不敢直视崇祯皇帝那愤怒的目光。

此时,身为兵部尚书的杨嗣昌,深知自己掌管兵部,对此次清军入关造成的惨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此时不站出来有所表示,恐将成为众矢之的。于是,他赶忙出列,躬身说道:“陛下息怒,龙体为重啊。如今清军已退,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安抚民心。”

崇祯皇帝冷哼一声,说道:“杨爱卿,你说得轻巧!如此惨败,若不严惩相关官员,何以谢天下?何以振我大明军威?”

杨嗣昌赶忙低头请罪:“陛下教训得是,臣罪该万死。”

崇祯皇帝目光扫向群臣,最后落在薛国观身上,厉声道:“薛国观,你身为内阁首辅,理当为朕分忧。内阁务必要在明日早朝之前,拟出一份对此次清军入关作战不利官员的处置章程,朕今晚便要过目,明日早朝就宣布!”

薛国观心头一紧,赶忙出列,惶恐地跪地说道:“臣遵旨!陛下放心,臣定不负圣望。”

其实,薛国观能接任内阁首辅,背后有着一段缘由。前文提到过的内阁首辅刘宇亮,出城巡视军情。然而,刚过真定府,听闻清兵将至,他便慌了神,一心想进晋州城躲避。知州陈弘绪认为他身为督察军情之人,不应临敌退缩,便紧闭城门拒绝其入城。其实就是怕他这个内阁首辅树大招风把清军吸引过来,到时候城破身死找谁说理去?刘宇亮恼羞成怒,以军法威胁,还上疏弹劾陈弘绪。可陈弘绪在当地颇得民心,众多百姓前往京城为其鸣不平,这使得崇祯帝对刘宇亮的能力产生了极大质疑,认为他不仅御敌无方,还扰民生事。

到了崇祯十二年正月,刘宇亮行至天津,见诸将畏敌不前,便弹劾总兵刘光祚。但巧的是,公文发出后,刘光祚可能也是为了自救主动出击,竟打了胜仗,刘宇亮无奈只能再次上书为其求情。这一系列举措,彻底激怒了崇祯帝,最终刘宇亮被免职,薛国观这个次辅自然就接任了内阁首辅之位。

退朝之后,杨嗣昌走出皇极门,正要上轿回兵部衙门处理公务。忽然,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