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赵扶苏来大秦的主线任务(第1页)

要管理一个国家,让一个国家井然有序地发展,涉及方方面面。

赵扶苏为了避免东一锤西一棒的。

他用树状图,把要发展的项目进行了梳理。

在他治理下的大秦帝国,重工业是大秦帝国得以强大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脊梁。

重工业是他发展的重心。

大秦重工业发达,军工制造业才能发达。

但轻工业也不能忽视了发展。

轻工业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关乎到人的衣食住行,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重工业跟轻工业都进行发展,用两条腿来走路,才能走得长远。

教育对重工业和轻工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重工业上,教育为重工业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促进了重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在轻工业上,教育为轻工业提供了创新设计和管理能力,帮助轻工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轻工业品的多样化和高质量依赖于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

重视教育,开放大批的岗位,也能让底层的百姓拥有向上晋升的渠道。

有不少的造反头子选择造反的原因,就是他们只有通过造反这条路子,才能有向上晋升的渠道。

比如,唐朝末年,门阀士族消消乐的黄巢率兵打进长安,比他去科举考试还容易。

赵扶苏在夺取政权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放弃皇权专制的原因,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皇权桎梏了底层百姓在社会阶层上的跃迁。

对帝王来说,科举制度最重要的地方也不是激发社会活力,而是靠这个体制直接控制士人阶级。

随着士人阶级越来越依赖皇权,君王的权威也就变得更大了。

科举制并不促进社会流动,反而加深阶层固化。

从社会结构角度看,皇权社会下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即便某些个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阶层跃迁,但整个社会的流动性仍然受到诸多制度性因素的制约。

赵扶苏所绑定的是大秦重工系统,不是皇权系统。

他很清楚,自己来大秦的作用,不是要推行皇权。

他的主线任务是推动大秦重工业的发展,让大秦开启工业大革命,举国发展工业文明,进入工业时代。

简而言之,就是蛋糕要大家一起吃,大家都得到了利益,那大家才有要把蛋糕越做越大的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