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遗迹(第1页)

南极,昆仑基地。

在华夏的大力投入下,被冰封万年的远古基地重现于世。

破冰运输船与大型运输机不断将工程队伍和设备送达现场。

技术人员在访客权限内逐渐解析出更多信息。

尽管火种基因库和高级环境调控功能仍处于锁定状态,但地球星舰的基础基础结构已逐渐清晰。

“林总师,根据破解的信息显示,像南极这样的环境调控节点在全球至少有七个。”

全球多处节点共同维系着地球生态的宏观稳定,并与星舰的引擎及导航系统相连接。

林默注视着模拟图上微微发亮的百慕大三角区,华夏哀牢山区等七个节点。

“这些位置与我们之前圈定的异常区高度吻合。”

“节点之间依靠深埋地下的能量脉络‘灵脉’相互连接,构成了整艘星舰的能量神经网络。”

“只要弄懂这套系统,就有望解释百慕大和哀牢山等一系列异常现象。”

“下一阶段,优先对这两处开展深度勘探。”

关于鱼妇的研究,也同样有了突破。

它们的构造独特,能量器官类似核反应堆,社会结构简单,始终遵循预设的守护协议。

它们对具备“访客”权限的人员显示出容忍,甚至准许在特定区域进行非侵入性观测。

“这类生物能量模式为新能源研发指明了新方向,”一位能源专家兴奋地表示。

该研究推动材料学与能量传输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大量的科技都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首批勘探队即将启程前往百慕大时,突然发生了意外。

贵州“天眼”捕捉到一组来自4.2光年外比邻星方向的信号,这个信号很是诡异。

该信号信息量巨大,采用完全未知的编码形式。

这种信号,就算是人类也根本就无法完全掌握。

不过,在有着新基地的技术支持后,人类也逐渐可以开始破译。

起初被认定为自然现象,可初步破译后立即被列为最高机密,急报林默。

林默知晓结果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召集全国顶尖的专家。

首席天文学家汇报:“信号强度极高,采用难以理解的量子编码,抗干扰能力极强,似乎是在持续广播某种标识。”

“可以确定发射来源码?”

林默追问。

“目前无法精确判定,但特征模拟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