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朋友”有点急事(第1页)

于玲看着他脸上毫无破绽的笑容,再想想刚才阳台玻璃后那个冷硬如冰的侧影,一股巨大的荒谬感涌上心头。她垂下眼,叉起一颗蓝莓,低低地“嗯”了一声,没有追问。她知道,追问也得不到真实的答案。这个男人,不想让她知道的事情,会有一千种滴水不漏的解释。

类似的场景,开始以不同的频率、在不同的角落上演。

有时是在深夜的书房。于玲半夜起来喝水,路过书房门口,虚掩的门缝里透出灯光和赵辰压低的声音。

不再是温和的语调,而是带着一种冷静到近乎残酷的剖析力,语速极快,逻辑缜密,精准地指出对方策略中的致命漏洞,提出冷酷无情的修正方案。措辞简洁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于玲站在门外,听得心惊肉跳,那感觉不像在和朋友讨论,更像是在下达裁决?

有时是在周末的午后。两人窝在沙发上看电影,赵辰的手机震动。他瞥一眼屏幕,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一下,然后对于玲露出一个歉然的笑容:

“抱歉,玲玲,接个电话,朋友有点急事。”他拿着手机走到阳台,背影很快笼罩上一层疏离的凝重。隔着玻璃,于玲能看到他时而快速踱步,时而停下来,指尖无意识地在冰冷的玻璃栏杆上敲击着,像是在计算着什么。

通话结束回来,他又会若无其事地拿起薯片,指着屏幕说“刚才那个镜头特效做得不错”,仿佛刚才那个在阳台上面沉如水、气场迫人的男人从未存在过。

最让于玲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一个工作日的傍晚。

于玲因为一个数据模型卡壳,提前回了家想安静思考。用指纹打开门锁,屋内一片安静。她以为赵辰还没回来,换了鞋,轻手轻脚地走向客厅。

刚走到客厅入口,脚步便猛地顿住。

赵辰背对着她,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是城市璀璨的万家灯火,如同倒悬的星河。他手里拿着手机贴在耳边,身影在玻璃的映照下显得有些模糊,却又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孤高感。

他的声音清晰地传来,不高,却字字如冰锥,带着一种浸透骨髓的寒意和毫不掩饰的、冰冷的威慑力:

“……顾董,我想我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百分之十五,是底线,没有商量的余地。”

电话那头似乎传来激烈的争辩声。

赵辰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平静得可怕:“贵方在东南亚项目上的违规操作,证据链非常完整。现在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接受我的条件,或者等着看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