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香水的定价(第1页)

专业人才是没有的,筑坝选址这种事,到头来还得是他这个皇帝亲自上阵。

两日后。

巴石河上游,马尼拉城外十余公里。

朱和埸站在一处陡峭的河岸边,眯着眼,审视着眼前这段两岸山势收紧、水流骤然加速的河段。

身后,一队亲兵肃立,其中一名工部官员正摊开一张巨大的羊皮纸地图,另一名书记官则手持纸笔,神情专注,随时准备记录。

“就这里了。”

他伸出手指,在空中划了一道。

“看到河对岸那块凸出的岩石了吗?以它为基点,横跨河道,修建主坝体。”

随行的工部官员连忙在地图上标记下来,嘴里喃喃道:“陛下,此地水流湍急,河床深邃,施工难度恐怕……”

“朕知道。”

朱和埸打断了他。

“所以在正式修筑堤坝之前,你们要先干另一件事。”

他指向河流两侧的山体。

“在这边,还有那边,给我挖出两条渠道来,疏水!把主河道的水排空,露出河床,才能施工!”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这排水渠道不必挖得太宽,够用就行。否则堤坝修完了,渠道却堵不上,那才是天大的麻烦。”

书记官飞快地在纸上记录着,笔尖发出“沙沙”的声响。

事实上,朱和埸很清楚,用隧道来做分洪改道,远比明渠要方便得多。工程结束时,只需计算好炸药量,将隧道入口炸塌,就能一劳永逸地完成封堵。

但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在这坚硬的山体中挖掘出两条能承载巴石河水量的隧道,其难度和耗时,恐怕比修筑大坝本身还要恐怖。

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

挖两条渠道,分摊水流,也能降低将来封堵时的压力。

“陛下,此等浩大工程,是否还是交由许总督统筹?”工部官员请示道。

“不必了。”朱和埸摆了摆手。

“朕会从军中抽调部队,负责督造监工。至于劳力……就用那两万名土著俘虏。”

……

几天后,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响划破天际,巴石河水利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两万刚刚押送回来的土著俘虏,给喂了两天饱饭后,便在明军士兵的枪口皮鞭下,开始挥舞着工具,日以继夜地挖掘着山石土方。

与此同时,马尼拉城内,基础电网的规划与筹备,也提上了日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