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斩首,将成常态化的加急信件(第1页)

现代影视剧中,常演“午时三刻”问斩。

而事实上,并非所有死囚的斩首时间,都定在午时三刻。

受古人普遍迷信的影响,斩刑亦有轻重之分。寻常斩刑,多在正午开刀,取其阳气正盛,能压制阴邪,意在让死者尚有魂魄可入轮回,不至于化为厉鬼。

唯有那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之徒,才会特意选在午时三刻行刑。

这一时刻,烈日当空,是为一天之中阳气最盛的顶点。此时开刀,人死之后,阴气即刻被至阳之气冲散,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连鬼都做不了。

施琅及其党羽,叛国投敌,屠戮同胞,桩桩件件,皆属弥天大罪,这午时三刻的极刑,是断断逃不脱的。

高台之上,朱和埸依旧一身寻常将领甲胄,目光扫过下方越聚越多的人群。

他看了一眼天色,日头正毒,空气中弥漫着尘土与汗水的味道。随即,他向身旁负责监斩的邵元青递了个眼色。

邵元青会意,立刻起身,大步走到跪成一排、披头散发的人犯身后。

他手中高举一卷长长的罪状文书,迎风展开。

“奉大明天允皇帝陛下圣谕!今宣读叛将施琅之罪!”

“人犯施琅!祖籍河南汝宁府,原福建总镇总兵官郑芝龙麾下部将!”

“崇祯十九年,随郑逆投降满清……”

他拿着那长长的罪状书,一字一句,不疾不徐。

正常来讲,斩首罪犯,罪行都写在背后所插的犯由牌上,言简意赅。但施琅所犯之事,可不是一块小小的犯由牌就能承载得下的。

而且此人在福建沿海,尤其在泉、厦一带,刻意经营多年,颇有些“乐善好施”的虚名,与他在台湾百姓眼中那大汉奸、大贪官的形象大相径庭。

许多本地百姓,只知其表,不知其里。

朱大皇帝就是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将他这层伪善的画皮,一层一层,剥得干干净净!

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这位反复横跳的“施大善人”,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台上的宣读仍在继续,声音愈发严厉。

“……伪帝顺治五年,李成栋反正,施琅走投无路,复投我大明延平郡王麾下!”

“然狼子野心,贼性不改!伪帝顺治八年,因私怨杀害郑氏心腹,畏罪潜逃,第三次跪拜鞑虏,摇尾乞怜!卖身投靠,甘为鹰犬!”

“……伪帝康熙二十二年,施琅为前驱,引数万清兵攻台,致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