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事先约定好一般,江山、遂昌两地的绿营兵几乎在同一时刻斩杀了各自的八旗督战队,随后便向明军开城投诚。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明军上下都有些始料未及,更遑论远在衢州城内的清军统帅。
一名年轻军官快步走到李振华面前,抱拳躬身询问道:
“长官,这数千投诚过来的绿营兵,该如何安置?”
李振华的目光从地图上移开,略作思索后开口道:“暂时将他们编入辎重部队。待拿下衢州府,再行统一整编。”
他脑中念头飞转。
先前那些战场上俘虏的绿营兵,遵照皇帝陛下的旨意,大多被整编为建设兵团,正负责福建等地的基础设施兴建。
但眼下这批绿营兵却大为不同。
他们是主动斩杀鞑虏督战队后投诚的,算是弃暗投明,功绩是有的,处置上自然不能与普通俘虏等同。
若依循历代王朝的旧例,此类阵前起义的部队,往往会得到保留番号、单独成军的待遇。
随后,他们便会被委以一项九死一生的任务,以此来向新主证明其忠诚与勇武。
但是这样的处理方法放在以前倒是可以,但搁在眼下的大明新军面前,却显得不合时宜。
起义绿营手中的火器,与明军制式装备相比,落后了不止一个时代。一项需要数千绿营兵用性命去填的任务,换做训练有素的明军,或许只需几百精锐便能干净利落解决,伤亡代价也会小得多。
与其让他们拿着破烂武器上前白白送掉性命,不如先安排些力所能及的后勤事务。
大明未来的征战之路还很漫长,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绝不会仅限于眼前这一时半会儿。
……
江山、遂昌两地绿营兵斩杀八旗督战队、继而投诚明军的消息尚未传到博霁的耳中。
此刻,这位清军统帅正斜倚在铺着锦绣软垫的太师椅上,左右各偎着一个东鸿哲精心挑选送来的扬州瘦马。
美人吐气如兰,纤纤玉指捻起一颗紫红的葡萄,小心翼翼地剥去果皮,送至他的嘴边。
戏台上,咿咿呀呀的昆曲正唱到缠绵悱恻之处,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东鸿哲满脸堆笑,亲自为博霁斟满一杯美酒,语带谄媚地凑趣:
“博霁将军,依下官推算,皇上派出的火器营精锐以及那批新式火枪,此刻想必已经运抵杭州。再耐心等上几日,待将军接收了这批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