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稀最终还是同意了内阁呈上来的计划,虽然他极不情愿,但明军实在是过于凶猛,清军挡不住啊!
甚至,他开始在心中埋怨顺治皇帝,为什么给他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
为什么没有将这些前明余孽清理干净?以至于今日养虎为患,酿成心腹大患!
他这个皇帝,当得真是憋屈至极,窝囊至极啊!
那一夜,糠稀瞬间老去了10岁。
……
随着部队扩军整编初步完成,无数面日月昭昭的龙旗,向着江南各省席卷而去。
尽管扩军仓促,尽管武器装备尚且严重不足,真正有完整战斗力的部队依旧只有那六个王牌师,其余十二个师过半的士兵手里依旧拿着冷兵器。
但明军所谓的“装备不足”,也仅仅是相较于自身王牌部队而言。
放眼天下,对比那些仍旧以大刀、长矛、弓箭为主要装备的清军,即便是装备最差的明军新编部队,其战斗力也碾压清军。
更何况,此刻的江南五省,在主力被抽调殆尽之后,防务空虚得如同一张薄纸。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清军根本无力抵挡。
而且随着清军主力在衢州、建德一线全军覆没,主帅博霁死于茅厕的“光辉事迹”传遍江南,各地清军更是心惊胆颤。
绝大多数的州府县城,在明军的兵锋所指之下,要么是守将直接开城投降,要么便是远远望见那片赤红的旗海,便立刻弃城逃窜。
明军收复疆土的过程,顺利得超乎想象,几乎没有遭遇到像样的抵抗。
至二月中旬,明军进攻的步伐越发势不可挡,福建全境已尽数插上大明龙旗,浙江全境也已光复,江西大部及江苏部分地区亦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怀抱。
那些早先在江山、遂昌等地起义投诚的绿营官兵们,此刻终于可以彻底放下心来。
他们的家人并未如担心的那样遭到满清的疯狂报复。
当然,这并非是蛮清官员良心发现,而是明军的进军速度实在太快。
快到许多地方的府衙官吏,才刚刚收到前线溃败、绿营投敌的消息,还没来得及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明军的先头部队,便已兵临城下。
仓皇之间,这些蛮清官老爷们一个个都忙着搜刮金银,细软跑路,哪里还有心思和精力去处置那些“叛军”家眷。
在他们眼中,这些泥腿子丘八的家眷,其价值,远不如自家箱笼里的一块黄白之物来得重要。
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