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明军进攻神速,蛮清虽没来得及将南京城搬空,却也将南京糟蹋成了一个烂摊子。
当初负责迁都事宜的王琛在首次踏进南京城时,看着被鞑子糟蹋的七零八落的京城,这位为大明操劳一生的老头子,浑浊的老泪再也控制不住,当时就淌了下来。
好在,南京城百姓还在,主体建筑也都还在,如今经过一个月的紧急抢修建设,这座饱经沧桑的京城总算是初步恢复了她作为帝国都城应有的恢弘气象。
街面扫得干干净净,铺子重新开了张,五颜六色的幌子又挂了出来,就连府衙门前那对被撬走的石狮子,也给安了回去。老百姓脸上的麻木和惊惶渐渐褪去,多了几分对往后日子的盼头。
不过城内民生恢复容易,但那座承载着大明荣耀与历史的皇城,其修缮工程之浩大,却着实令人头疼。
当初朱棣迁都至北京后,南京六部虽然保留了下来,但也变成了养老院。
一些在北方官场失意、年事已高退下来的,或是被排挤出权力中心的大臣们,大多被安置于此。
这些人虽然品级还在那里,但是除了户部和兵部外,其他多变成了虚职,皇城的日常维护自然没人真正上心,加上皇帝几年都未必来一次南京城,一来而去这片曾经辉煌的宫殿群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半荒废的状态,宫墙斑驳,殿宇失修,庭院里野草长得比人都高。
后来南明小朝廷虽然重修了武英殿,但其他宫殿依旧处于半荒废状态,加上鞑子占领期间的破坏,到了现在,整个皇城之内,放眼望去,绝大多数地方都需要大规模整修,有些损毁严重的殿宇,甚至不得不推倒重建。
如此浩瀚的工程,想要在一个月之内尽数完成,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为了让朱大皇帝的大婚典礼办得风光体面,更为了向即将纷至沓来庆贺的番邦小国们展现大明中兴的赫赫声威与昌盛国力。
王琛殚精竭虑,调集了所有能找到的能工巧匠,又雇佣了成千上万的青壮百姓,将所有人力物力全部投入到了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这几座最为核心、也最为重要的宫殿的抢修之中。
如今一个月过去,这几座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巍峨大殿,终于焕然一新,重现了昔日的庄严与辉煌。
同时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婚喜事,殿内殿外更是处处张灯结彩,巨大的红绸宫灯高悬于檐角,廊柱间缠绕着喜庆的红色缎带,将战争的阴霾一扫而空。
……
“上帝啊!这……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