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稳定青徐(第1页)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五十一岁的曹操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步,从兖州之地迈向河北,统一了北方。

只是平静的好日子又没过几天,同年八月,东海边上、青州腹地的海贼管承,徐州要害东海郡的昌豨又又又反叛了。

东海边上和辽东隔海相望,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高皇帝远,加上泰山脉系为屏障,总有贼寇觉得就算起兵捣乱,当政者也鞭长莫及。

就如先前的朝廷一样,每次反叛奏疏送去,回来的只是一道指令,当地官员自行解决。

他们认为曹操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也不会脱离窠臼。

然而当地官员根本不会是他们的对手。

至于昌豨,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反叛了,似乎在他眼里这就是家常便饭,不反叛也就那样,每日柴米油盐酱醋茶,反叛或许还有些好东西,例如涨涨官职,提高提高待遇。

收到消息的曹操兵分两路,一路由于禁挂帅,前往东海郡平定昌豨之乱,同时命臧霸出兵协助,另一路由他亲自挂帅,领乐进、李典等人直奔青州东面,讨伐海贼管承。

于禁与昌豨是老相识,曹操或许是想要威逼利诱的同时打一打感情牌,毕竟总是动兵戈对实力消耗比较大。

但是昌豨却不这么想,既然反叛了,没有捞到一些便宜,怎么能罢手呢?

于禁急攻昌豨。

昌豨坚守营寨,不为所动,也不出击,就是耗着。

于禁数日都未能攻克昌豨的据点,很是无奈。

曹操便命夏侯渊再领一军与于禁一同作战。

面对北有臧霸大军牵制,正面由于禁人马挤压,又忽然多出来一路夏侯渊的大军,昌豨有些不知所措。

这一点就反映在昌豨大营的布局当中。

原本昌豨大营正儿八经,依托地形而建。

但在于禁和夏侯渊二人联手攻击下,大营开始松动,东海郡各县城守城人马也频繁调动。

这便意味着昌豨的指挥能力已经跟不上战局变化,人马设置也无法适应战事发展。

夏侯渊把握时机,与于禁左右夹击,一连攻破了昌豨十余个据点。

昌豨见大势已去,无法挽回,趁着现在还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便想与曹操交涉。

交涉的第一步自然需要表明态度,愿意投降。

眼前有两个人,一个是老相识于禁,另一个是猛将、曹操集团的老股东夏侯渊。

如果是想要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